被稱為中國「第三條戰略能源管道」、擺脫「馬六甲安全困境」希望的中緬輸油管道正在加緊施工。輸油管道起始於緬甸皎漂市,穿越緬甸全境而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由於緬甸民眾強烈反對,中國為此需額外花費數以百億元計金錢,扶助沿線的民生及基礎建設。有內地專家指出,中國過去不斷花錢卻「買來」抗議,終於要付出代價,不過若能把皎漂建成中國重要的海外據點,巨大花費仍然值得。明報記者 李泉 雲南直擊
作為中國第四大能源進口戰略通道,全長近2500公里的中緬油氣管道在3年前開工建設,其中輸氣管道在7月28日已正式向中國輸送石油氣。而輸油管道則預計明年竣工。緬甸西海岸皎漂市是中緬油氣管道的起點,正式運營後,該油氣管道每年將向中國輸送2200萬噸原油和120億立方米天然氣,由於從中東進口的石油毋須再繞行馬六甲海峽,油氣管道的起點皎漂將來會成為關係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重地。
緬民未獲益 抗議逼停工
中緬油氣管道動工,遭到緬甸一些非政府組織(NGO)和當地居民強烈反對。除了環保方面的顧慮,反對者的另一不滿,是管道沿線地區的多數居民未能從該項目中獲益。不僅是油氣管道,中國在緬甸投資的礦山、水電站項目,都遭到當地民眾反對。其中在緬北開發的密支那水電站項目,因當地居民抗議破壞,雖然政府曾派兵鎮壓,但最終項目也被迫停工。
兩國關係佳 未照顧爭議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林錫星教授向本報表示,中國作為緬甸的最大鄰國,不論是吳登盛現政府,還是有可能在2015年上台的昂山素姬,都知道中國對於緬甸的重要性,反政府的克欽邦等分離組織,亦與中國關係良好。緬甸九成的外國投資是來自中國。正因為如此,中資在進入緬甸時,太過放心,而未對一些項目可能引起的爭議做前期評估。
林錫星表示,過去中國總被批評在外國的投資都是只做掠奪資源的開發,不理當地民生,「好似大石砸死蟹」。在緬甸也是以為與政府談妥即可,加上華人在當地的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現在緬甸的房地產也被華人炒起,近年漲價高達80倍」。林錫星說,緬甸近年的開放政策,吸引了大批華人進入賺錢,部分人甚至用假身分證移居當地,這都引來部分當地人不滿。
抽起利潤 建學校醫院
「目前,中國終於要付出代價。」林錫星說,現在中國也學會籠絡當地的居民,幫助當地居民建設學校、醫院等,還建立基金扶貧,為當地農民提供小額貸款等,其實這些,外國的政府和外資機構都在做了,中國只是在「亡羊補牢」。
據悉,中國為中緬能源管線投入巨額,除投資數百億建設管道費用,以後每噸油都要付給緬甸1美元「過路費」,為安撫管道沿線地區的民眾,中國還要從利潤中拿出百億元人民幣辦學校等設施。另外,每年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要有20億立方米留給緬甸,每年輸送的2200萬噸石油,則有200萬噸要留給緬甸。
不過這些巨額代價,可以換來中國在海外的一個重要據點。林錫星表示,目前中國在皎漂港建立了一個特區,作為未來海軍的據點,有中國的軍事人員在當地駐紮,也有解放軍設置的雷達設施,解放軍並協助緬甸海空軍提升實力,還會賣戰艦給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