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境諮詢委員會今日開會決定是否通過新界東北環評報告。政府多次指出,發展新界東北所破壞的生態,日後將會有塱原等保育區作「補償」,但保育團體批評,類似的環評「補償」曾在1997年出現,但當年政府承諾展開北區梧桐河防洪工程後,會在原梧桐河的河曲作濕地補償,但16年後的今天,當年9段河曲大部分已納入東北計劃。團體質疑政府的生態「補償」毫無監察,憂政府通過東北環評後,只會同樣「過橋抽板」。 1997年允保留河曲 今納規劃 發展局發言人回應,梧桐河改善工程竣工初期,保留的河曲全都被農田圍繞,不受人類干擾,有一定生態價值,但隨茪W水和粉嶺發展,河曲經常受到旅遊人士、釣魚人士等騷擾,生態價值已變為「低至中等」,東北環評建議只需保留位於梧桐河以北的河曲,四周將被劃作「農業」土地,加上合適管理,相信不會受到干擾。至於其餘河曲,因位於房屋發展區內,將會受到人流增加而無法保留,故建議在塱原自然公園內提供濕地補償。 發展局﹕生態價值變「低至中等」 根據新界東北計劃,粉嶺北新發展區將沿梧桐河而建,目前沿河有9段「河曲」濕地,面積共1.57公頃,生態價值在環評報告中評為「低至中等」,發展局建議將大部分「河曲」轉為發展土地,興建房屋,只有一段河曲被保留作建造人工鷺鳥林。 其實,1997年通過的環評報告顯示,政府當年為完成梧桐河作防洪工程,將彎曲河流拉直,只有小部分河曲得以保留,政府承諾保留濕地和餘下的9個河曲,並加以種植,以補償防洪工程破壞的生態。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批評,事件反映政府對環評報告的「補償」沒有監察,甚至容許補償的生態在未來不斷發展,質疑東北計劃不應如此硬推上馬。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政府直指濕地已毫無價值,說法荒謬,「舊債(即濕地補償)未清」,環諮會不應再次先通過環評,再容許政府日後才提交管理計劃。 據了解,環諮會環評小組上月初步審議東北環評時,亦提出同樣質疑,其餘尚要解釋的爭議包括如何重置鷺鳥林,以及如何確保古洞泥土涉高濃度砒霜,在建築期內安全等。 明報記者 鄭穎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