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校園心理健康愈來愈多受關注﹐大學院校也有採取措施﹐加強校園的心理輔導服務﹐投入有限的資金﹐與其他機構合作﹐處理精神健康問題。但專家說﹐儘管如此﹐校園的心理健康服務進展緩慢。
7%美國大學生曾想過自殺
美國學院健康協會(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2009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三分之一的大學生說﹐他們在過去12個月內精神受到壓抑﹐難以正常生活。報告又說﹐7%的大學生認真想過自殺。
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弗賴特醫生(Gordon Flett,圖)說﹐加拿大在這方面沒有確實的研究﹐但他相信數字很類似﹐甚或更高。
弗賴特說﹐近年的研究也發現確鑿證據﹐顯示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是認知行為療法。學校也擴展心理輔導服務﹐增加同輩互助小組。
他又說﹐學校主要致力宣傳活動﹐為教師、學生提供工具﹐在事情惡化前發現問題。
但是預算收縮﹐資金緊張﹐大學這個非營利的部分很難擴展。
皇后大學學生(Queen's University)事務主任蒂爾尼(Ann Tierney)說﹐對於大規模的院校﹐如皇后大學﹐捐贈者樂於解囊﹐擴展它的精神健康服務。
在1年期間﹐皇后大學有6名學生死亡﹐其中兩人自殺﹐全國開始關注學生心理健康。2011年﹐1個委員會提交調查報告﹐提出116項建議。學校說﹐2年後﹐一半措施已經施行或正在推進。
但對小院校﹐資金和助力有限。
紐賓士域芒特艾利森大學(Mount Allison University)國際與學生事務副院長拜恩(Ron Byrne)說﹐輔導的需求近年才有增加。
拜恩說﹐該大學聘用1名精神健康外展協調員﹐動員學生﹐提供朋輩輔導﹐也有網絡論壇﹐讓學生訴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