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策會倡日後房屋供應以公營房屋為主,每年4.7萬房屋只有四成是私宅,即每年只剩1.88萬個,較曾蔭權時代每年2萬私宅目標還要少1200個。政府消息稱,未來10年會以公營房屋作供應主導,政府會加快物色土地,又透露現時仍有約7萬至10萬個單位仍未物色土地作配對。 公營房屋主導 佔六成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說,有關目標並非按未來供應數目推算,沒高估或低估需求,但承認若要達到目標是非常大的挑戰,政府須考慮開發新土地,以及在現有發展區增加建築密度。他稱,提出10年47萬間的供應目標,不會影響私樓樓市。 政府消息稱,因應經濟環境變化,每年將重新檢討房屋供應目標,現時社會整體公私營房屋單位比例大約為5﹕5,為協助市民置業,政府將以公營房屋主導,擬訂公私營房屋比例6﹕4。消息稱,若下調私營房屋比例至佔整體三成甚至兩成,或造成私樓供不應求,推高私樓售價,認為現時的四成比例,大致與過去私樓供應趨勢相符。 重建項目增中小型單位比例 消息又稱,未來會視乎經濟環境,再決定公屋及居屋的興建數目,現階段沒兩者比例。對於未來10年公營房屋興建量達28.2萬,長策會建議重推私人參建居屋,繼續向房協批出土地發展項目;以及調整市建局角色,研究未來重建項目增加中小型單位比例。 舊屋h重建 增發展密度 除現時政府推出檢討GIC用地(即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以及填海等措施,長策會提及,透過重建舊公共屋h增加發展密度,當中現時4個公屋重建項目,包括蘇屋h、白田h、牛頭角下h第2期及東頭h,重建後可提供1.4萬個單位;另提到把18幢空置校舍共5.17公頃土地改建住宅,料提供1900個單位;又在符合規劃要求下,研究現有公共屋h內康樂用地,興建專為單身者而設的公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