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派位政策不利跨境童派位,雙非寄宿服務勢必更渴市。有夫婦看準商機,早前買入北區一幢3層全新村屋,計劃發展至招收12名跨境學童的寄宿中心,按人均月費8000元計算,每年收入達百萬元。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現行託兒中心相關法例,未有監管6歲以上學童寄宿服務,安全和質素監管成疑,促政府關注。
750萬購入 料年賺百萬
網上湧現大批雙非或跨境學童寄宿服務的廣告,寄宿家庭分佈上水、粉嶺、大埔,甚至九龍城名校區,記者本月聯絡其中一個家庭,參觀其住處。
該處是一幢新落成3層高連天台及地下花園的村屋,位於距上水港鐵站需20分鐘小巴車程的蕉徑。港人戶主李先生稱,因目睹跨境學童過關苦G,數年前開始託管兩名小學跨境童,後來見當局減發禁區紙及設跨境校網等,認為情G惡化、市場需求更大,遂於今年5月以750萬元購入上址,計劃長遠最多招收12名學童,每人月收8000元。
3層村屋內設5間房,除2間房自住,其餘3間面積約300呎的套房,將分別供4名學童入住,設碌架H、書桌及書架,除了休息,其他活動均在地下客廳及飯廳進行。
戶主:稍後申牌照
照顧學童責任主要由李先生及曾在內地從事兒童託管的太太負責,其現讀大學的女兒及一名外傭亦會協助。李強調,稍後收取足夠學童後,就會根據要求申請幼兒中心牌照。
其實,現行法例並不監管6歲以上學童寄宿服務。社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署方按現行《幼兒服務條例》規管慣常接收超過5名未滿6歲兒童的中心,有關幼兒中心的消防、氣體和電力裝置安全及人手比例,均要符合要求。張國柱質疑,現法例下招收年滿6歲跨境童的寄宿服務,安全及質素都欠監管,促請政府盡快監管,或由當局委派社企營辦。
議員:無例監管 安全成疑
不過,寄宿家庭若提供補習,有可能要註冊為學校。教育局表示,根據《教育條例》,院校、組織或機構一天內向20人或以上、或同時向8人或上提供教育課程,須按規定註冊為學校。
跨境童居港亦衍生成長問題,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表示,父母的愛難以取代,透過陪伴和關懷,親子間會產生親密關係和信任,若子女從小長期離開父母,會欠缺安全感,影響性格發展。她補充,如必須安排子女寄宿,父母宜每日透過電話與子女保持溝通,放假盡量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