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古洞石仔嶺花園環境清幽、鳥語花香,為16間私營安老院及逾1100名長者聚居於此的安樂窩,當中更有逾10人為年紀過百的人瑞。這條與世無爭的「長者天神村」隨茯F府的新界東北發展,在2016年底將遭拆遷,然而村內七成即逾800名居於私營院舍的長者,被逼遷後安身之所未有安排。學者及議員擔心,村內長者生活儼如小社區,具一定社交圈子,遷出將難以適應以致健康或精神轉差,建議保留該處用地及改善附近配套,亦應付人口老化需要。
發展局未回應有否安老院用地
資料顯示,長者村未來會發展成「綜合發展區」,對於未來有多少用地規劃作安老院舍或會否安排同區安置村內長者,發展局未有回應有關查詢,只強調一切按社署回應。
社署發言人表示,石仔嶺花園的16間私營安老院,當中7間參與「改善買位計劃」,共涉306個資助宿位,署方會安排資助宿位長者入住其他宿位,私營宿位的長者在尋找其他院舍若遇困難會提供協助。
兩層平房群 前身英軍宿舍
石仔嶺花園的前身為英軍已婚宿舍,位於擬建古洞鐵路站南面,自回歸後由政府產業署接手,至今每兩年續租一次,租出23幢兩層式平房予安老院經營。石仔嶺安老服務聯會主席黃中青指出,目前「長者村」有逾1300名長者,入住率近85%,院舍宿位佔北區整體達六成;當中近三成長者居住滿10年或以上,九成依賴綜援生活,而院舍費用則由4500至8000元不等。
年逾六旬的黃伯為退休地政總署人員,自06年起入住「長者村」院舍,他指村內環境廣闊,可隨時走動至院舍外的小路、草地與其他院友相聚;由於黃伯本為孤兒又無成家,已視此處為「自己屋企」,最擔心年紀較大的長者,一旦要搬走將難適應新環境,認為此舉對「老人家好折騰」。另有74歲的林伯也憂失去村內「老友記」(見另稿)。
團體轟欠規劃 無交代安置
聯會秘書長曾儉光批評,政府將一手建成的「長者村」摧牷A發展新界東北又欠缺規劃,至今仍無法交代如何安置村內長者。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村內有逾千長者,不少有長期病患,當局不能以一般逼遷情G處理。而人口不斷老化,社署要求私位長者自行覓新宿位也強人所難,建議保留該區及改善配套。
社工:或致腦退化者情緒問題
另外,資深長者社工盧姑娘表示,長者一般需要2至3個月適應新環境,包括重新認識院舍設施、適應新的照顧員及鄰舍等,尤其是「腦退化」症患者,其間可能因不習慣引致行為、精神情緒的問題,故要求長者離開原有院舍,必須考慮地區、病歷,甚至能否應付市區的院舍費用,亦需要特別照顧單身無依的長者。
明報記者 錢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