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港大生研「風環」 工人輕裝降溫 打磨4年奪前海創業獎
【明報專訊】近年酷熱天氣頻繁,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透露,過去5年每年有超過200宗中暑入院個案,其中死亡個案每年約2至5宗。考慮到戶外工作者如地盤工人烈日當空下工作的辛苦和危險,3名港大學生鑽研低成本降溫方法,創立Hay-kozm(嘿以格茲有限公司),歷經4年研發出AR49(Air Ring 49,中文名稱:風環),產品貴在設計上的實用巧思,如不貼膚、涼風可特定流向汗腺分泌最密集處、輕身等賣點。
明報記者 蔡宛均
扣安全帽「氣流導向」 無阻幹活降5℃
Hay-kozm是來自HKU iDendron(港大創新及創業中心)的初創企業,由營運總裁李澤富、產品設計師朱韋行和電子工程師麥宇韜聯合創立。團隊早前憑藉自研的「降溫神器」AR49贏得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香港賽區企業成長組銅獎,將設立分公司於下月進駐前海夢工場的港大青年科創學院(TEA)。AR49是一個半環形的散熱裝置,內置兩個磁浮風扇,充電後開動便可「吹風」,還有三檔強度選擇,驟看起來跟市面上的室外用掛頸小風扇差不多,但兩側的卡扣可以固定在安全帽,經實地測試,能夠在不阻礙工作的前提下有效為地盤工人降溫約3℃至5℃。
「中暑的問題不是AI等軟件能直接解決,反而需要實際的裝備設計。」李澤富指出,AR49的亮點在於出風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出風口是通過與港大醫學院合作及地盤實地測試後,針對人體汗腺較多的部位專門設計,並且使用自研的「氣流導向」技術,能定向吹風到頸後、頸側和上背部,「例如臉部有些地方吹風吹久了會引起頭痛、有些部位特別熱等問題,我們讓風流避開吹向臉部三叉神經,增強降溫同時不會引起不適」。此外,產品價值還體現在造型上,無論是不同大小的頭圍,AR49也可避開與後腦的接觸,工人戴上裝了AR49的安全帽「不管怎麼動都不會有異物感」。
減重選風扇成挑戰 團隊「以身試汗」
AR49的面世經歷4年打磨,談及其中艱辛,李澤富表示一路遇到許多難題,印象最深是減重和風扇選擇,「如果電池太重會造成佩戴不適,但容量太小又影響使用時間,如何在重量和降溫之間取得平衡,選擇什麼風扇可以適合產品規格都是難題」。經過不斷實驗,團隊最終挑選到合適電池,不僅將產品重量控制在155克、滿電續航可達15小時,而且低能耗也帶來低噪音,他們形容是達到「黃金比例」。此外,風扇還防塵防水,使用壽命達3至4年。為了確保產品效果,團隊成員甚至試過「以身試汗」,大熱天時戶外跑步做運動是家常便飯,為測試風環對減少出汗的作用,他們不單要弄得自己衣衫盡濕,還要脫得一絲不掛去秤重滿是汗水的衣物,「但當然是在家中進行啦」,兩人笑言。
售價數百元 獲港承建商訂單
以青春揮灑汗水的成果是產品已獲本港不少承建商如中國建築(香港)、豐盛機電工程的訂單及意向書,未來也將藉進駐前海的契機進軍內地(見另稿),海外則主攻南半球的澳洲和常溫國家如新加坡,也會考慮結合硬件設計和AI技術如內置晶片等,監察工人身體狀G,減少中暑等意外發生。李澤富又表示,現時一個AR49的售價在幾百港元左右,多買多減,下一步則會擴闊AR49的應用範圍,「如裝設在清潔工人的草帽,再進一步是一般的帽子,讓產品進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