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零售商分店多跌??健身集團逆市擴 不少稱拓網購 學者料或進一步調整
【明報專訊】近年網購崛起,消費模式轉變影響新冠疫後零售復蘇。本報統計部分連鎖零售商戶近年分店數目變化,大部分錄跌幅,涵蓋超市、藥妝、衣飾及家電各層面。綜合部分商戶回覆,實體零售商正加強網購發展。有學者分析,零售市道受北上消費熱及漸成熟的網購物流影響,預料不少零售商戶進一步調整實體店規模。另一邊廂,因應疫後運動熱潮,連鎖健身中心24/7 FITNESS逆市擴張,預計來年會員增約三成。
明報記者 施晉宇
本報按商戶提供數據、官網資料及網際網絡檔案館存檔統計,大部分連鎖零售商香港分店近年減少(見表),其中時裝品牌H&M及ZARA由數年前13間分別跌至目前3間及7間。ZARA稱不斷透過創新科技優化門市,為顧客提供更無縫時尚體驗,計劃不久將來翻新部分門市,顧客仍可透過官網及應用程式購物。
實惠3年撤四成店 稱租降氣氛改漸迎曙光
家電零售商亦縮減規模,日本城目前在港有271間分店,較2020年減約15%。撇除期間限定店,實惠在港有14間分店,較2021年減42%。實惠母公司時富投資董事長關百豪稱,過去幾年調整分店並非經營問題,主要是大環境調整,所有經營成本下調,故須審時度勢作策略部署,尋找業務平衡點;近期不少業主調整租金及外圍氣氛改善下,相信本港零售市場將「逐步迎來曙光」。
超市方面,分店跌幅5%的百佳稱,不時會因應業務發展及市場變化,優化店舖網絡及適度調整分店,配合整體發展方向,本月及下月已物色合適地點開設新店,另積極發展網購。萬寧、 7-Eleven及惠康稱,過去4年分店數量大致持平,公司定期檢視店舖組合,按市場需要和機遇計劃門市發展;隨荇禷O模式轉變,公司加強數碼發展,包括提供一站式網上平台供顧客選擇產品。
阮穎嫻:藥妝電器認證要求高 或仍有優勢
本港今年上半年零售總額臨時估計按年跌3.3%,今年6月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零售商銷貨數量臨時指數按年跌20.7百分點,屬跌幅最嚴重分類。美心西餅分店稍減,公司稱一直根據市場狀G規劃店舖發展策略,未來一年將陸續開新店。
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阮穎嫻指出,物流服務漸成熟且網購較本地實體店便宜,而網購平台設交流資訊功能,本地人對網購接受程度提高。她預計實體零售店調整規模,不排除部分轉為網購、僅在港存倉,或設體驗店做推廣。但她不排除藥妝及電器等認證要求較高產品仍有相對優勢。
24/7 FITNESS殺入街市 稱會員一年增35%
近年多間連鎖健身中心倒閉,2018年成立的24/7 FITNESS卻逆市擴張,目前在港有136間分店,較去年同期增約33間,3.5萬平方呎的屯門大興花園分店最快年底開幕。行政總裁黃靜怡稱,疫後健身風潮下會員人數過去一年升35%,公司需擴充舊分店規模及增加分店才能滿足需求。
談及分佈策略,黃稱視乎各區人口比例,不論住宅或商業區域均會考慮,近年亦擴展至欠缺健身中心之處如西貢及科學園。以鴨c洲h街市分店為例,公司稱該分店鄰近住宅及日常消費路線,料吸引居民將健身融入生活;在中環等有分店的地區增旗艦店,則冀鞏固該區市場領導地位。
該公司上個財政年度生意額較對上年度增約25%。被問到如何應對高昂經營成本,黃強調「集中資源在正確地方」,分店最少僅需聘兩人,包括清潔工及經理。她說疫後部分地方租金下調,故盡量物色高性價比舖位,亦有業主與公司聯繫,冀引進分店帶旺商場。
(消費轉型系列?二)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