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口頭保證未見資金來源證明 6商場公司拒此華婦收購租約
不斷被宣傳是富婆 私下電郵法官遭警告
【明報專訊】一名華裔婦人不斷聲稱收購破產的Hudson's Bay百貨公司租約,然後不斷由其他人稱她是有億萬身家的富豪,現時就被加拿大至少6大著名商場公司反對,指她根本沒能力收購Hudson's Bay手上的租約。
她亦曾私下電郵法官遭警告。
6商場公司反對她收購Hudson's Bay租約的理由包括了:
.這是一個空殼企業,除了口頭保證會維持運營外,沒有任何資金來源的保障﹔
.在公開場合提出與租約不符的概念﹔
.她的目標是將主力租戶的空間變成自己的「迷你商場」,抱有遠超租約許可範圍的野心﹔
.她的資金計劃不足以應對物業的大量維修需求和供應商苛刻的條件﹔
.她提出的供貨商合約只是供貨商表明有能力供貨的說明,並非合約﹔
.所聲稱聘用的人手不足應付實際所需。
華裔婦人Weihong Liu擬競標收購Hudson's Bay 25家門店的租約,但是今年7月代理百貨公司債權人的機構入稟法院要求中止該協議之後,又有多家加拿大幾家最知名的商業地產公司出面反對這婦人的計劃,稱她的方案「違背商業常識」且「完全不切實際」。
這些商業地產巨頭包括Cadillac Fairview、Oxford Properties、Ivanhoe Cambridge、KingSett Capital Inc.、Morguard Investments Ltd.以及Primaris地產投資信託公司。
這些機構在上周六也向安省高等法院提交文件,要求阻止此人入主這些物業。
大多數業主表示,他們反對這華婦旗下的商業地產公司「中心城」(Central Walk)成為租戶,是因為她沒有詳細或可信的商業計劃。儘管她在卑詩省擁有3家購物中心,但缺乏成功經營前百貨門店所需的經驗和團隊。
質疑首家門店開業前已耗盡資金
Cadillac Fairview的運營執行副總裁麥克勞德(Rory MacLeod)在申訴書中稱,Weihong Liu的公司是「一個空殼企業,除了她口頭保證會維持運營外,沒有任何資金來源的保障。所有[象表明,(她的公司)將在第一家門店開業前就資金耗盡。」
麥克勞德以及其他商城業主高管的批評,使得Weihong Liu在今年5月與Hudson's Bay簽約要收購後者的28份租約的計劃面臨挑戰。目前﹐Weihong Liu已成功拿到3份租約,但那也是因為這3家舖面位於她自有的3家商場內,因此很快就獲得法院批准並完成轉讓。
而餘下的25份租約,涵蓋了加拿大最搶手的零售空間,並且附帶低廉租金和對Hudson's Bay非常有利的條件,而Hudson's Bay還是在3月因巨額債務而申請了債權人保護。
例如法院文件顯示,Hudson's Bay在多倫多北約克社區的Fairview商場,原本租有一處佔地15萬2420平方呎的舖面,年租金僅為130萬元,這還只是非主力店租戶租金的一小部分。
由於無法讓大多數業主同意轉讓租約,Hudson's Bay在7月底請求法院強制業主接受Weihong Liu作為新租戶。Weihong Liu和Hudson's Bay必須在下周二之前回應Cadillac Fairview等業主的指控,法官將在本月底開庭審理此案。
Weihong Liu表示,她希望將擬購的Hudson's Bay門店改造成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百貨公司。
她並多次向加拿大新聞社和CBC電視台表示,她的商店不僅會提供零售空間,還會加入餐飲、娛樂、兒童遊樂和休閒區域。
麥克勞德表示,Weihong Liu曾談到要在原Hudson's Bay的空間引入超市、教育中心、老人設施、機器人技術和音樂表演等項目。
曾公開提出違反租約經營概念
Cadillac Fairview表示,Weihong Liu想要的6家商場(安省的 Fairview Mall、Sherway Gardens、Masonville Place和Markville Mall,阿省的Market Mall和Chinook Centre,以及卑詩省的Richmond Centre)租約中,明確規定只能經營百貨公司。
麥克勞德說,「盡管她私下保證會遵守租約條款,但她始終在公開場合提出與租約不符的概念。」
Oxford Properties與Weihong Liu會面後,也認為她的目標是將主力租戶的空間變成自己的「迷你商場」,並且抱有遠超租約許可範圍的野心。
Oxford副總裁科拉多(Nadia Corrado)稱,Weihong Liu批評烈治文山市Hillcrest Mall的美食廣場,並設想引入高端亞洲餐飲,然而﹐「美食廣場是屬於Oxford擁有的購物中心的一部分,而不是她想為所欲為的場地」。
業主還對Weihong Liu商業計劃中的時間表和預算提出質疑。
Weihong Liu稱,她將在取得租約後的180天內開出最少20家門店,並將花費1.2億元進行拖延已久的屋頂、冷暖空調系統、洗手間、電梯和自動扶梯維修,以及1.35億元用於首批庫存採購。
麥克勞德認為,這一時間表對任何新品牌來說完全不現實,更別說一個成熟品牌了,而且她的資金計劃不足以應對物業的大量維修需求和供應商苛刻的條件。他估算到2026年底,這些門店需要超過1580萬加元的維修費用才能使租約合規。
到2027年,還需再投入570萬加元進行維修,這還不包括稅費、許可和加急人工費。
在未來10年內,僅Cadillac Fairview的這些租約,Weihong Liu就至少需要花費4310萬元。
雖然Weihong Liu堅稱有公司願意為她供貨,但KingSett Capital作證稱,Weihong Liu提交給法院的證據大多只是商家表明有能力供貨的信函,而非建立合作關係的承諾。
業主還質疑Weihong Liu的1800員工人力資源計劃。假設這1800人全部是銷售,那28家門店每家只有64人在現場。
麥克勞德稱,這樣的人員配置「不足以支撐全國連鎖運營」,「甚至低於同類規模零售門店的基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