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高層取態不一 有官員批錯失反擊時機
特朗普:擬對大部分未達協議貿易伙伴徵15-20%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28日)在蘇格蘭坦伯利跟英國首相施紀賢會面期間向記者稱,對於未在「對等關稅」寬限期前達成貿易協議,而美方未向其發個別「關稅信」的國家及地區,他擬把針對它們的新關稅稅率定在介乎15%至20%。
另外,歐盟經歷了近4個月艱辛談判,面對特朗普政府立場反覆,歐盟貿易和經濟安全專員謝夫喬維奇親赴華盛頓7次談判,又合共與美方官員談了超過100小時,最終與美達成協議。歐盟內部27個成員國各有自身利益考慮,有歐洲官員不滿歐盟未在關稅戰初期第一時間強硬反擊,以爭取更好談判條件,但也有成員國認為要忍讓。在意見分歧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為顧全大局,憂慮強硬反擊會令美國報復措施擴展至安全等其他範疇,最終選擇偏向妥協。
《金融時報》(FT)周日(27日)解構歐盟談判困境,4月初特朗普首度暫緩徵收大部分「對等關稅」後,歐盟亦暫緩對美報復關稅,並制訂談判策略,一旦難以說服美方降關稅時才準備報復手段,謀求透過市場對貿易戰的反應,以及美國承受高通脹,最終令特朗普屈服。不過曾協助英國脫歐談判的歐盟委員會前官員里克萊斯(Georg Riekeles)指出,歐盟直至上周才祭出對價值930億歐元的美國貨徵收報復關稅招數,卻已太遲。他認為若歐盟4月時便聯同中國對美施展強硬報復招數,有機會透過市場動盪迫使特朗普退讓。
歐盟成員國各懷異心也增加困難——德國在美英5月達成10%「基準關稅」的協議後,主張積極談判為歐盟爭取抵消關稅方案,實際上主要受惠者將是德國汽車業。法國則支持強硬應對,尤其主張加強限制美國服務業進入歐洲市場,以保護本地企業。愛爾蘭則希望歐盟能保障其依賴出口美國的醫藥、烈酒和牛肉產業免受衝擊。
歐盟高層之間取態亦存分歧,貿易及經濟安全司司長魏安德(Sabine Weyand)等鷹派主張對美強硬,但鴿派官員憂慮這將令衝突擴大至安全等其他關鍵範疇,恐怕特朗普會切斷對烏供武,甚至退出北約。馮德萊恩希望規避這些風險。《金融時報》指出,特朗普否決下屬提議把對歐關稅定在10%水平,並於本月中發信威脅向歐盟徵收30%關稅後,歐方談判官員認為已別無選擇,爭取並最終接受折衷的15%關稅稅率。(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