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卷一甲部︰注意文言基礎及句法特色

[2025.04.29]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2025DSE中文科卷一甲部,出題彈性多,幸好形式愈來愈簡約,致勝關鍵在乎溫習是否通透,且看蒲葦如何分析此卷。

◆五年小盤點(圖表)

■基本分析︰

(1) 甲部總分24,比上年多3分,但與2023年相同,短問較多,程度相若,故總分多少,問題不大。所問皆「正路」,沒有什麼大伏位。甲部不難讀,不難考,今年對背誦的要求稍增。題目用語直接,一定要每題都做,「分分計較」,一分都不願少。甲部始終是最能掌握,甚至最有把握的部分,關鍵是用心溫習。

(2) 今年被視為熱門的〈出師表〉及《青玉案?元夕》,幾乎不見身影;去年佔分最重的〈師說〉及〈岳陽樓記〉,則如預測,沒有露面。甲部不宜過度推算會出什麼課文,須知考材共12篇(實則16課),加上語文基礎、句法等俱為考核範圍,考官出題彈性極大,所謂熱門課文,只屬參考。展望2026年,相對要留意的是《青玉案?元夕》、《念奴嬌?赤壁懷古》、〈勸學〉及〈逍遙遊〉。溫習可分輕重,可以過重,但絕不宜過輕,更不宜完全漠視某些課文。

(3) 過去幾年,坊間常強調會出跨課文比較題,惟甲部似無意增加難度,因此不必擔心。建議只須熟讀每篇指定篇章,研習其文體、字詞解釋、內容、作法特點即可,毋須想得太複雜。即使跨篇章出題,難度也不會大。釋字尚簡,共4分,務必先答,建立信心。

(4) 同學宜加強留意「文言虛詞」,不想見到它們?恐怕太難了。所謂「虛詞」,是相對於「實詞」而言。文言虛詞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也不表示實在的意義。文言虛詞的種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及代詞等。2025年考問「以」、「之」,佔4分,不可謂不多。

(5) 「以」可視作介詞或連詞。介詞時大意可作「因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連詞時可大略解作「用來」,如「以光先帝遺德」;「之」則更加常見常考,我們首先注意的是「代詞」(代人或事物),如「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其次是「的」,置於名詞前,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最後是「動詞」,即「前往」,如「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

(6) 遇到比較題型,必須鎖定比較範疇,才合比較原則。例如要求說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何者更為可貴(3分),首先要確立可貴的內涵包括什麼,例如心安理得,然後逐一解說,最後作出比較、選擇。

(7) 律詩屬近體詩的一種,一般每首八句,五律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律詩分四聯,每兩句組成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又稱腹聯),七、八句叫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去年則問韻腳,即問押韻,指韻母相同的字。如杜甫的《登樓》屬七言律詩,七律的基本押韻形式是逢偶句押韻,即「臨、今、侵、吟」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建議同學必須背誦詩、詞,至少。

(8) 寄寓與象徵手法息息相關。象徵最重要是有象可徵,意指通過一個特定的具體形象,連繫和表現出與之具有相似特點的思想或感情,藉以增加含蓄美和聯想空間。例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月亮可寄寓作者高潔的品格,明月掛在天空,還要在高松之上普照大地,可說是充滿能量。此外,明月純淨澄明,超脫孤高,加上松有堅毅不拔的特質,在明月映照下,作者對品格的追求肯定不會因俗世而動搖。

(9) 文體不同,可考問不同寫作手法,例如說明手法、描寫手法、說理(議論)手法、抒情手法、記敘手法等。其中包括用典,用典亦稱用事,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以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典故可正用,亦可反用。繼去年考問〈師說〉如何說理,今年是《山居秋暝》尾聯如何抒述心志;一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乃反用「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之句,把原本希望王孫歸來,不要在山中久留的意思,反過來表示山中美景令人留戀,不欲離去,藉此表達隱逸之心。

(10) 卷一甲部減少了長題目出現的次數及難度。今年考問〈六國論〉作者如何情理兼備游說君主不要重蹈覆轍(4分),要求同學就情、理各舉一例說明。一見情理,先要避免混淆〈出師表〉的君臣語與父子語。同學最容易混淆〈六國論〉及〈出師表〉。情、理各佔2分,首先,土地得來不易,是前人努力開闢的成果,切勿輕易失去︰「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倘君主輕易割地求和,等同不孝。在「理」方面,客觀而言,國家領土寬廣,國力強盛,面對的形勢甚至比六國時更好,不宜失去信心,只要同心協力,根本不用向外族輸幣求和。否則缺口一開,外族便會貪得無厭︰「以地事秦(外族),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文:蒲葦 - 資深中文科教師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62期]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