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1948年兩現港 剪報有相為證 嘉道理農場翻查發現 當年被誤當小虎一生擒
【明報專訊】本港曾有大型貓科動物如老虎及豹出沒紀錄,但過去數十年已絕[。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翻查歷史文獻發現,1948年兩張標註為「小虎」的新聞照片,懷疑是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雲豹」,其中一頭更被活擒後置於遊樂場展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估計雲豹與昔日的老虎及豹一樣是經深圳梧桐山來到香港紅花嶺,以至沙頭角一帶,認為意義重大,除了首次證實本港曾有雲豹出沒,亦反映昔日香港自然生境可同時容納至少3種大型貓科動物。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邊境禁區切斷動物路徑
港深兩地物種分佈不均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自然保育主任許家耀表示,去年港深兩地就「梧桐山-紅花嶺生態走廊」簽訂合作框架,研究改善陸上動物通道,有助加強生境連繫。他稱,自然生境無邊界,1950年代初本港實施邊境禁區政策,除了打擊非法入境,亦切斷部分哺乳類動物往返路徑,部分物種在兩地的分佈漸變不均,例如現時深圳有豬獾出沒,但本港已沒有這種動物;相反,香港郊野不時有赤麂出沒,在深圳則極為罕見,若重新加強連接兩地生境,或有助恢復兩地生態平衡。許稱港深兩地已多年未有華南虎或雲豹等紀錄,相信再難回復虎豹出沒的日子。
翻查資料,上世紀本港分別於1915年及1942年有華南虎出沒,並有相片證明,而豹比虎更罕見,資料顯示1931年一隻豹於船灣涌尾被捕獸器捕獲,但無圖片證明。
至於雲豹,許家耀早前翻查歷史文獻時,意外發現兩張標註為「小虎」的新聞照片,但他懷疑該兩隻並非「小虎」,「豹身上的紋是一點點,雲豹的紋是雲狀,兩者明顯不同」。他稱早前已將最新發現投稿「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快4月會在其網頁刊登,而IUCN亦已找專家確認園方提交的資料屬實。
昔日雲豹在東南亞分佈廣泛,但隨城市發展及被獵殺,數量不斷下降,現時已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顯示該物種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及在中期內可能有較高的滅絕威脅。
當年偷雞飽餐瞌睡成擒 遊樂場展示
許家耀表示,該兩張相片分別刊於《工商晚報》1948年12月的報道,其中一則新聞稱「有鄉人多名,在新界沙頭角獵獲一小虎,重四十九磅,此為戰後之首次獵獲小虎,一般相信,該處附近,會有虎存在」,該「小虎」最後被擊斃。同年12月另一則報道題為「小老虎打瞌 被鄉人生擒 由綠野僊镼D人購得」,內容為「新界連馬坑近大埔有鄉民,日昨活擒小虎一頭,重約廿餘斤,運至大埔墟出售,後由遊樂場綠野僊颲H姓主人以七百元購得,將在館內公開陳列,供遊人參觀」。香港歷史社會研究社的港識多史網頁資料更詳,指被擒「小虎」偷吃12隻雞後飯氣攻心,在村中瞌茪F。村民見到路上有老虎,用一個竹籃活捉小老虎,之後售予綠野僊館。至於被擊斃「小虎」,照片顯示伏在地上,有雲狀花紋;後者報道的「小虎」被擒鐵籠內,咧嘴露出尖銳的牙齒。
園方稱,雲豹的分佈從尼泊爾延伸至東南亞大陸,亦覆蓋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包括毗鄰香港的廣東省,但香港一直以來都沒有雲豹的正式紀錄。另外,雲豹依賴成熟的天然林,但1940年代的香港森林已嚴重退化,相信並不是牠們的理想棲地。然而雲豹活動範圍大,擴散距離至少可達160公里,因此園方推測雲豹就如同昔日的老虎一樣,是從廣東南下,經深圳梧桐山來到香港紅花嶺一帶。
許家耀稱,本港過去未有做有系統的生態研究,翻查剪報成為蒐集資料的其中一種途徑,今次發現證實本港曾有雲豹出沒,至於會否有更多將雲豹「誤認」為老虎的個案,有待更全面研究。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