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冠世代清潔過度 缺益菌濕疹發病率增46%

[2025.02.03] 發表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本港疫情期間習慣過度清潔消毒,令兒童罹患過敏症的風險增加;左起為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中大醫學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濕疹患者Venus、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張琳。(廖凱霖攝)
從事媒體工作的Venus(圖)分享自己患濕疹的經歷,她最後透過服用中大益生菌配方得以緩解。(廖凱霖攝)

【明報專訊】腸道微生物是調節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腸道微生態失衡與多種皮膚疾病關係密切。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新冠疫情期間過度清潔消毒的習慣,導致初生嬰兒腸道明顯缺少建構免疫功能的好菌,影響免疫系統發展;團隊分析逾千名疫下本港出生的嬰幼兒數據後,發現他們濕疹等各類過敏症發病率較疫前數據增加46%。

腸道菌群豐富度多樣性下降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分析700個嬰兒的糞便樣本發現,疫情期間本港新生兒腸道菌群的物種豐富度、多樣性降低,菌群成熟度亦顯著降低,明顯缺少建構免疫功能的天然抗菌靚穧],在出生的第1至3個月缺失雙歧桿菌。團隊相信該時段出生的嬰兒腸道微生態失衡嚴重,令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罹患包括濕疹在內過敏症的概率增加。研究結果已在國際腸胃學期刊《Gut Microbes》發表。

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張琳引述該研究稱,根據「衛生假說」,若兒童缺乏接觸特定微生物,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會被干擾;而疫情期間濫用抗生素、過度清潔,家長頻繁為嬰兒洗手和使用消毒液,社會又嚴格實行隔離措施,嬰兒身處過於清潔的環境,感染惡菌可能性雖變小,但亦會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錯過出生100至200天這段建立免疫系統的「黃金時間」。

錯過建立免疫系統黃金期

三成皮膚炎症可持續到成年,濕疹可以只在成年後發病,而本港每5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某階段出現濕疹症狀。研究團隊研發了針對兒童及成人濕疹的微生態組合,並以微囊鎖活菌技術製成口服配方,分別邀請中重度濕疹的小童、成人患者參加臨H研究,發現患者服用後症狀有明顯改善,另錄得小童患者的腸道益生菌增加23種。

中大醫學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提醒,益生菌僅幫助小童恢復腸道微生態的一部分,更重要是注重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包括多吃纖維、均衡膳食等,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

對於兒童過敏症發病率會否隨疫後復常回復到正常水平,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強調,發病率升高並非新冠病毒導致,而是因為疫情帶來生活習慣變化,若復常後仍過度消毒,發病率並不會降低。

更多港聞
電騙園區31歲港女獲救抵泰
【明報專訊】再多一名被誘騙並被禁錮東南亞從事非法工作的港人獲救。泰國傳媒昨日報道,泰國軍方及警方從緬甸邊境一個電訊詐騙園區,聯手救出一名31... 詳情
鯉魚門東大街疫後人流減 民建聯倡渡輪跨區旅遊
【明報專訊】觀塘鯉魚門及對岸筲箕灣東大街是傳統美食及旅遊熱點,但商戶指疫情後生意不復往昔,以往熱鬧的東大街近年更湧現不少「吉舖」。民建聯倡議... 詳情
昨出入境錄近百萬人次 黃金周料2000內地團超疫前
【明報專訊】一連8天的內地春節黃金周(1月28日至2月4日)即將結束,不少回鄉探親過年的港人陸續返港,根據入境處數字,截至昨晚9時,各口岸共... 詳情
【明報專訊】美麗華旅遊一個旅行團日前在上海回程時發生車禍,港人男領隊跌出車外不幸身亡。旅監局主席馬豪輝昨稱暫未掌握全面資訊,故不猜測當時實際... 詳情
47歲醫生飛鵝山墮崖亡 曾透露育兒壓力大
【明報專訊】一名47歲姓溫男子上周五(1月31日)離開藍田寓所後失去聯絡,家人報警求助。救援人員根據資料於上周六(2月1日)在飛鵝山自殺崖附...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