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稱減烈酒稅未助生意 冀再放寬
【明報專訊】政府寬減烈酒稅至今3個多月,業界大多認為減稅對整體生意額幫助不大。有酒類批發商以貴價干邑為例,減稅前定價3500元,減稅後可減至2500至2800元,但相同產品在澳門或內地免稅店定價約2100元,認為本港較鄰近地區的競爭力仍不足,加上近年買貴價烈酒的消費者不多,減稅至今對整體生意幫助不大,甚至有零售商稱受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生意不升反跌。香港酒業總商會副會長文德榮期望,減稅門檻調整至進口價100元以上烈酒,認為有助刺激飲食業生意。
明報記者 施晉宇
對於業界期望政府進一步寬烈酒稅,商經局荌O者參考局長丘應樺去年底說法。當時丘應樺表示,調整烈酒稅時已平衡推動高端烈酒貿易、維持公共財政穩健和保障公眾健康等不同因素,故引進雙層稅制,遏制暴飲之外,同時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及使社會整體受惠。
指稅制「離地」 售價仍貴過鄰區
酒類批發商兩益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倩怡稱,與2019年高峰期比較,去年生意額少約一至兩成,主要受新冠疫情後初期外資遷離本港,外國熟客減少,以及疫後港人減少夜生活等因素影響。她稱,約一半業務批發產品予餐飲及酒吧,相關業務近期開始回升,但未達巔峰時期,至於另一半的零售業務則仍具挑戰,新春檔期需加強宣傳,包括在百貨公司設攤位,並安排調酒師即場教授調製雞尾酒吸客。
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寬減烈酒稅,進口價200元以上的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稅率由100%減至10%,200元以下稅率維持不變。蘇倩怡表示,受惠產品主要是威士忌、干邑及內地白酒,以貴價干邑為例,減稅前定價3500元,相同產品在內地或澳門免稅店售2100元,減稅後同款干邑可減價至2500元至2800元,銷情稍有增加,但指購買貴價烈酒的消費者為少數,佔比低於一成,因此減稅對整體生意幫助不大。
澳門的烈酒稅制是先徵收10%從價稅,再額外收每公升20澳門元從量稅。蘇認為本港的減稅方案「少少離地」,令本港競爭力較周邊地區低,期望港府適時檢討,並循序漸進放寬烈酒稅。
料新春生意跌約一成
身兼酒類零售商偉成洋酒總經理的文德榮表示,去年聖誕生意較前年同期跌約一成,主要受港人北上消費或外遊影響。他稱,僅一成貨品受惠減稅,舉例年份較高的威士忌及白蘭地,零售價減幅介乎10%至15%,但相關產品並非主流,經濟環境欠佳下,較少顧客選購2000元以上產品,實際上無法受惠於減稅。他預計今年新春生意較去年同期跌約一成。由於近年市民減少提早辦年貨,故公司推優惠減價促銷。
文德榮感謝政府回應商會及業界訴求,減低烈酒稅,但認為「力度不足」,若減稅門檻能進一步降低至進口價100元以上烈酒,除消費者能以相宜價格飲用更優質烈酒,同時有助刺激飲食業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