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家美館特展
細睹梵高追光晚年

[2025.01.06] 發表
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倫敦國家美術館內,觀眾正在欣賞的3張畫,是按照梵高寫給弟弟提奧(Theo)的信中所提及的方式展示,兩張《向日葵》(左為1888年作品,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右為1889年作品,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館藏)中間擺放的,是梵高在1889年1月繪畫的《搖籃曲》(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館藏),梵高甚至在信中附上畫作展示草圖。(作者提供)
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位於國家美術館旁的國家肖像畫廊,經過為期3年的大規模翻新後於去年重新開放。這堭M門展出英國歷史人物肖像,它收藏了從16世紀到現代的英國名人肖像,涵蓋國王、作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等各領域的傑出人物。同期展出「弗朗西斯.培根:人的存在」(Francis Bacon: Human Presence),萬勿錯過!(作者提供)地址:St. Martin's Place, WC2H 0HE
查理斯王子電影院(Prince Charles Cinema)1962年開業,是一家以放映經典與獨立電影著稱的電影院。這家影院深受影迷愛戴,經常舉辦特別放映活動,如經典電影馬拉松、觀眾互動場次及經典老片回顧等。它在電影界地位崇高,為影迷朝聖之地。(作者提供)地址:7 Leicester Place, WC2H 7BY
科陶德美術館(The Courtauld Gallery)由國家美術館步行10多分鐘可達,它擁有一流的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作,包括莫內和梵高的作品,另一幅梵高的經典《自畫像》(圖)是其館藏。而馬奈([douard Manet)名作《佛利吉酒吧》(A Bar at the Folies-Bergore, 1882)也在這堙I同期有同樣一票難求的「莫內與倫敦:泰晤士河景」(Monet and London. Views of the Thames)展覽。(法新社)地址:Somerset House, Strand, WC2R 0RN
《羅訥河上的星夜》,1888,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館藏(作者提供)
《自畫像》,1889,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館藏(作者提供)
《黃房子》(《街道》),1888,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館藏(作者提供)
今年是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成立200周年。(作者提供)

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最近有一個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的展覽,名為「梵高:詩人和戀人」(Van Gogh: Poets and Lovers)。是次展覽共展出梵高在世最後約兩年(1888至1890年)共61張作品。美術館宣稱這是一個「百年一遇的展覽」(once-in-a-century exhibition),因為這個展覽不僅是國家美術館開館200年來首次舉辦梵高的大型個展,更難得的是,當中絕大部分展品都是來自世界各大博物館及罕見的私人珍藏,部分作品自離開梵高的工作室後便從未再有機會一同展出,如此規模實難能可貴。展覽自9月14日開幕以來,至此文下筆之時,12月8日及以前的門票已全部售罄;餘下展期的門票將於11月19日開售。反應非常熱烈,盛G空前!

此次展覽匯聚了梵高多幅經典名作,作品全是他離開巴黎前往法國南部後的創作。其中包括《羅訥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ne, 1888),這幅畫的創作時間早於更廣為人知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

畫中描繪一對戀人在月色下於羅訥河邊散步,河面閃爍的燈光,是來自19世紀法國剛剛普及的煤氣街燈。這種煤氣街燈於19世紀中葉逐漸取代傳統的油燈,為城市帶來了嶄新的夜間景觀。不少19世紀的藝術家,特別是印象派畫家,除了奮力在繪畫語言上追求突破,也經常將當時快速變化的城市景觀融入作品之中。19世紀可算是「發明的時代」——攝影術的誕生、巴黎地鐵的興建、拿破崙三世於1850年代推動的巴黎改造計劃等,這些變革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自街燈出現後,人們開始享受城市的夜生活,這幅作品就是梵高在夜間於現場繪製。

法國詩人夏爾.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於其1863年的著作《現代生活的畫家》(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中,便曾進一步討論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人群中的人(man of the crowd)」,並將這些「都市漫遊者」稱為「fl?neur」。這詞源自法語動詞fl?ner,意為閒逛或漫步,指的是人們在城市中作為觀察者,細意感受城市面貌的改變。

梵高的作品大多以他身邊的事物為主題,羅訥河距離他的工作室「黃房子」僅一兩分鐘步行距離。「黃房子」是梵高在阿爾(Arles)生活的地方,起初只為工作室,及後在這堜~住了約6個月(1888年9月1日至1889年3月),這段期間正是梵高創作的高峰期之一。「黃房子」對他而言象徵荍き皛P夢想,是「光」。1888年,梵高以此為題創作了重要的作品《黃房子》(The Yellow House),這幅畫作原本收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Van Gogh Museum),是次展覽你亦會看到《黃房子》。在阿爾這段時間,梵高希望建立一個藝術家社區,吸引其他藝術家一同創作,保羅.高更(Paul Gauguin)與梵高的故事,相信大家早耳熟能詳。

兩幅《向日葵》百年後重逢 按梵高想法組「三聯畫」

展覽中有兩幅《向日葵》,都是梵高為裝飾黃色房子堛漫迠’茬虴@的。可惜梵高與高更的關係後因藝術理念不同而變得緊張,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這兩幅《向日葵》自離開梵高的工作室後便從沒放在一起!黃色背景那幅是倫敦國家美術館於100年前購入的;而淺藍色背景那張則是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的館藏。這一系列《向日葵》其實共有7張,除上述兩幅外,另有3幅分別收藏於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東京的SOMPO美術館(Sompo Museum of Art);另有兩幅為私人收藏,可惜其中一幅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珣慼C展覽另一亮點,是這兩張《向日葵》是按照梵高寫給弟弟提奧(Theo)的信中所提及的「三聯畫(Triptych)」方式展示。兩張《向日葵》中間擺放的是梵高在1889年1月以Augustine Roulin為模特兒繪畫的《搖籃曲》(La Berceuse/The Lullaby),此畫象徵茈懋R。梵高在信中甚至附上草圖,希望兩張《向日葵》和《搖籃曲》能並列展示。這段期間,梵高嘗試以「系列」形式創作,並經常思考作品的展示方式。

在與弟弟提奧的書信往來中,梵高經常談及他創作的想法。若想更深入了解梵高的創作,大可參考《梵高的信件》(The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它是由梵高的弟婦約翰娜.梵高-邦格(Johanna van Gogh-Bonger)在丈夫提奧去世後(梵高去世後,弟弟提奧亦於半年後過世)花了多年時間整理編纂而成。該書收錄了903封梵高的書信,其中820封是他親自撰寫的,83封是他收到的信件,當中超過650封信是寫給提奧的。此外,梵高也與藝術家如高更、安東.范.拉帕德(Anthon van Rappard)及艾米爾.貝爾納([mile Bernard)通信,艾米爾更有出席梵高的葬禮。梵高的書信猶如他的創作筆記,內容多環繞他的藝術創作和想法,並經常附上草圖。雖然他晚年飽受精神疾病困擾,但他對藝術的思考始終非常嚴謹。約翰娜是梵高藝術的重要推手,她在丈夫死後接收了梵高的作品,積極將作品帶到歐洲各地舉行展覽,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梵高的創作。

是次展覽當然少不了梵高的《自畫像》,這個版本是梵高1889年的創作,繪於割耳事件之後,其精神狀G稍微回穩之時。眾所周知,1888年12月23日平安夜前夕,他與好友高更發生激烈爭執,在精神崩潰下毅然割下自己的左耳,並將之交給當地一名女工。這張自畫像描繪梵高手持畫筆和畫板,神情堅毅,彷彿是在確認自己作為畫家的身分與價值,也叫自己振作。凝視這幅畫的時候,不禁令人感慨,或許他未曾料想到這將是他生命中的最後年月。

除了以上廣為人知的經典名作,在參觀是次展覽之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梵高在畫中使用的色彩。那些磚紅色配粉綠、粉紅配青、天藍混合淡紫再加蛋黃黃色的樹幹,他的色彩配搭簡直超前!正如他在1888年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提及「I believe in the absolute necessity of a new art of colour」。這有賴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發明,包括全新的顏料及色彩。《向日葵》中使用的鉻黃(Chrome Yellow)就是19世紀流行的新顏料。

色彩配搭超前 真[震撼力入場方感

在圖像氾濫的網絡時代,或許我們都自以為認識梵高,也在網上看過很多梵高的作品。但相信只有親眼目睹真[,才能真正了解作品的真實色彩及感受到它的震撼力。一幅幅彷彿從博物館牆上跳出來的作品,無論電腦熒幕有多細緻,網上的圖像亦無法還原原作色彩,更莫論不同版本的圖像各有參差;觀畫時畫作的比例與觀者的關係也甚為重要,這些都是必須到現場才能感受到。能一次過飽覽藝術家的創作,亦有助我們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以及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係。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齣講述深圳「大芬村」的紀錄片——《中國梵高》,影片關於農民畫工趙小勇的故事。他和家人一直經營「行貨畫」並靠臨摹梵高的名作為生,多年來趙小勇繪製超過10萬幅梵高的複製品,然而他從未親眼見過真[。在紀錄片中他隨攝製團隊前往荷蘭的梵高博物館。當他親眼目睹梵高的原作後,良久不語。他發現儘管自己日日夜夜都在複製梵高的作品,原以為自己對梵高的畫作已經很熟悉,但此行卻完全打破了他對梵高作品的理解。這是一齣非常感人的紀錄片,拍得十分細膩。展覽到1月19日,假如門票已售罄,大家還是可以透過申請博物館會籍入場。

Van Gogh: Poets and Lovers

日期:即日至1月19日

地點:The National Gallery, Trafalgar Square, London WC2N 5DN

票價:24鎊起

網址:tinyurl.com/4x5s4r5u

更多冬日手冊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