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組織早已進口鴉片類藥物在加生產芬太奴
渥京設管理組截製芬太奴前體 毒販又圖將前體分解為前前體
【明報專訊】隨着有組織犯罪網絡已從進口鴉片類藥物轉向在加拿大境內生產芬太奴(fentanyl)和其它鴉片類藥物,加拿大邊境的執法重點現已轉向了用於製造這些毒品的化學材料。
這個轉變大約始於2019年,中國政府在當時將芬太奴列為受管制的物質,並對其生產和出口實施更多的規管。
自此以來,有犯罪團夥開始側重於進口和走私生產芬太奴和其它鴉片類藥物的化學品,這些化學品被稱為「前體」(precursors)。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 (CBSA) 分管情報和調查的主任安森(Dan Anson)指出,「前體」可能是進入加拿大並導致加拿大人死亡的主要威脅,但在邊境檢測「前體」可能有困難,特別是如果它們不受監管,那就需要一定水平的前端檢測技術能力來識別。
聯邦政府上周公布了經費撥款高達13億元的邊境安全計劃的細節,旨在確保加美邊境的安全,並消除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對於非法移民和毒品的擔憂。
在該筆撥款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針對規管「前體」以及在邊境攔截。聯邦政府還承諾將採用人工智能和影像工具來幫助執法機構和邊境官員探測「前體」。
在加邊境繳獲「前體」幾乎百分之百來自中國
聯邦政府還表示,將削減禁用「前體」的審批時間,從36個月縮短至6個月,並承諾在聯邦衛生部設立一個全新的「化學前體風險管理組」,旨在幫助執法機構攔截這些化學品。
安森還指出,加拿大邊境服務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有些前體是合法的,且具有「雙重用途」。
但聯邦衛生部分管受管制物質和用藥過量的主任佩利(Jennifer Pelley)說,在加拿大,生產芬太奴所需的所有化學物質是非法的。
她還說,政府保持謹慎,避免過度管制「前體」或具有多重用途的「通用化學品」。
安森還指出,有組織犯罪團夥已試圖透過「化學掩蔽」來規避法規,做法是將「前體」分解為「前前體」,來避免被探測到。
他還說,在加拿大邊境繳獲的「前體」幾乎百分之百來自中國,犯罪分子利用多種藏匿方式將化學品走私到加拿大。
安森說:「我們繳獲的化學品,會藏在從海運貨櫃到空運貨櫃的所有地方,也會藏在信件中。因此,對我們而言,提高警惕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加拿大公眾衛生局的估算,自2016年以來,已有超過4.7萬名加拿大人死於過量服用有毒的藥物。
加拿大在今年錄得的過量服用毒品意外死亡個案,每5宗就有4宗涉及芬太奴(fentan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