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起飛 種田掌上撳機
十年顛覆九千載 一人豐收三百畝

[2024.12.22] 發表
上月在廣州黃埔的極飛超級農場,新舊款無人機一前一後飛過稻田示範噴灑,可見採用全新智能離心霧化噴頭的新型機流量更大,田間有靠太陽能供電的探測器自動運作。極飛科技CEO彭斌指,目前中國無人機行業98%飛行時間來自農業無人機。(劉曉宇攝)
通過智能手機App,可控制開始和結束施肥,過程中,能監測和調整水閥壓力。(劉曉宇攝)
在極飛發布會後的產品展示環節,從安徽特地到廣州「掃貨」的「金牌飛手」杜紅輝(中,黑衣者)十分興奮,將接近60公斤重的新款無人機拎起感受重量。(劉曉宇攝)
智能水肥系統由配有高精度傳感器的智能施肥機(左下),以及智能電動閥(田中)組合而成,減少施肥灌水的人力成本和不確定性。(劉曉宇攝)

無人機穿梭於農田上空監控作物生長,資料傳送雲端,農民點撥手機屏幕輕鬆完成「巡田」;大數據分析土壤微量元素與養分,自動調整灌溉計劃。作物狀G上傳資料庫,實時更新行情,農戶把握市場;消費者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栽種及採收過程一目了然……未來農業的構想,在地少人多的中國,正依靠科技逐步實現。也許有一天,種田可以像打遊戲。

明報記者 劉曉宇

上個月,記者在廣州參加了一場智慧農業產品發布會。當充滿科幻感的黑色幕布揭曉一個個比去年「更高、更快、更強」的新品,台下爆發出陣陣歡呼、掌聲和「牛逼」喊聲。場景彷彿置身蘋果、華為新品發布會,只是舞台射燈映照下觀眾席的臉龐,多了絲風吹日曬的痕[。原來看客不少是農民、飛手(無人機操控員)和經銷商,若未曾了解今天的智慧農業發展,不禁要好奇:他們對科技的需求為何?

國家民間齊發力 普及農業無人機

台下小麥膚色、身形結實的杜紅輝從安徽來「掃貨」,見到今年新款無人機的避障性能升級不少,定價也比去年調降幾千元(人民幣,下同),笑得尤為開心。2015年入行的他,已是圈內小有名氣的「金牌飛手」。團隊現有7人,十幾架無人機,管理兩萬多畝田,簽合同的田地面積一直增加,設備也在增加。

在中國平原地區,大田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等)利用無人機進行農業測繪、播撒、噴藥已相當普及,然而10年前市場接受度並不高。杜紅輝入行時,當地農民覺得無人機不管用,他第一年自掏腰包20萬元,免費幫農戶「打藥」(噴灑農藥)。杜紅輝憶述,為了結識農戶,自己四處請他們吃飯,吃過飯「10畝地、8畝地地打,給他做實驗。」農民看到效益,第二年開始主動找上門。

民間推廣和國家政策雙發力,國內植保(農業)無人機產業開始迅速增長。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航空建設」,政府2017年起試點推行植保無人機購置補貼,支持引進植保無人機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進一步激發了市場需求。

杜紅輝的家鄉安徽地處華東腹地,近海鄰江,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用無人機種地。「我們縣400萬畝土地,幾乎全程機械化。」杜紅輝的團隊只接面積上百畝的大單。田地面積大的話,人力打藥可能要分幾天,一個人每小時大概打一畝地藥,但無人機一小時就能打15畝地。

科技進步迭代之快,杜紅輝年年要花費數十萬採購新品,5萬多元購買的無人機,到第二年就值1萬,「一年折舊費大概4萬多」。他說「必須得買」,舊款留做備用機,不換新的設備,效率就跟不上。要保持競爭力,這樣的發布會是杜紅輝等「飛手」必到場合。

台上像庫克、余承東一樣侃侃而談的彭斌,曾是微軟中國區的MVP(最有價值專家),11年前他和團隊調研新疆,發現無人機「作物保障」服務還是市場空白,認為低空經濟最大的落地場景是農業,農業無人化最可能先發生在中國,決心將自己的無人機初創公司極飛專注於農業賽道。

極飛也從推廣做起,公司早期成立自營隊,到新疆幫棉農打脫葉劑、除草劑和農藥。如今,超過一半新疆棉花田使用極飛農業無人機,極飛和大疆在中國的農業無人機市場上平分秋色,一邊競爭,一邊推動茼瘛~的高速迭代。

初企專注農業賽道 3000畝棉田兩人管

而除了農業無人機,極飛亦發展出了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遙感無人機、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系統(見表),轉型成為一間農業科技公司。極飛在新疆尉犁縣有一片3000畝的棉田,用全套智能化設備生產試驗,只要兩名「90後」員工照管。

他們利用土壤監測儀獲知棉花播種日期,使用裝配農機自駕儀的播種機播種,運用基於人工智能對遙感無人機拍攝的棉田地圖分析,了解缺苗、病蟲害區域,農業物聯設備還能實時監測棉田的圖像、氣象和土壤數據。去年,這片「超級棉田」每畝地的產量達到了420公斤,遠超高標準棉田平均畝產量300公斤的標準。

減省勞力屬初階 願景不再看天吃飯

像這種藉助無人機、探測儀、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管理的自動棉田,極飛複製到了廣州黃埔,種起了水稻。300畝稻田,從播種到收穫,幾乎「無人下地」,單人一部手機可搞掂。2022年晚造畝產為450公斤,2023年早造達到畝產514公斤,與人工精心照護的稻田產量相若,但成本下降逾一成。

無人智慧農場前景備受各界期待,不過目前來說,儘管節省了人力,仍不足以保證收成,「靠天吃飯」是制約項。杜紅輝提到,與客戶簽合同時不會擔保收成,「我們只做本職工作,按合約分量把藥打均勻、種撒均勻、肥撒均勻。其他的事情,你自己每一步都要顧好,也得看天。」

從事農業技術諮詢的游昊程和林子鈴,當天亦在極飛稻田觀看智能水肥演示。兩名來自廣東的年輕人,畢業後和朋友創立「樂活(廣州)生態環境科技」公司,幫助政府和農戶探索可持續的農業技術轉型。他們眼中智慧農業的圖景,不光是省去了多少人力,還包括一個更加先進的「大腦」,令農業不再「看天吃飯」。

「現在智能化的部分是替代那些繁瑣重複的人工,這是非常基礎的第一步。譬如智能水肥系統,它更多是一個開關,『你摁我就開』,要加多少水、什麼時候加是你自己的事。我覺得智能化更多的時候,要判斷明天會不會下雨、今年會不會霜凍,有更多思考的部分。」游昊程說,他們認為,未來的智能化應具備考慮如何適應氣候、盡量豐產的能力。

更多中國要聞
修漁業法護國家漁權 列明執法職責 海警有權驅罰外國漁船
【明報專訊】中國《漁業法》修訂草案昨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此次修法因強調「深化涉外漁業治理」、維護國家漁業權而備受關注,包括草案增設... 詳情
冰雪節開鑼 遊客-22℃排頭位
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冬至(21日)上午10時開園,成人票價每張328元人民幣。當天凌晨3時零下22℃,園區外就迎來了第... 詳情
美國政府周五(20日)公布新一批對台軍售案,總額2.95億美元,是拜登政府第19度對台軍售。台灣國防部稱,此次軍售提升應處中共灰色地帶能力,... 詳情
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的議案,司法部長賀榮昨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說明。 《民營經濟促進法》將填補...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