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會客室」今開 近距觀專家清修化石
【明報專訊】政府近月在赤洲發掘約30塊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香港文物探知館今日起將開放「恐龍會客室」,安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下稱古脊椎所)專家及工作人員即場清修恐龍化石,公眾可免費入場,近距離觀看清修過程。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昨稱,政府斥資300萬元興建「恐龍會客室」,盼吸引遊客來港觀賞,「至於恐龍經濟,某程度上也要看市場反應」。
專家「清修區」工作 公眾「展示區」賞石
位於文物探知館庭院的「恐龍會客室」,長10米、高4.3米,外形似方盒。室內分成「清修區」及「展示區」兩部分,中間隔茪T塊大玻璃窗。在「清修區」,古脊椎所專家及工作人員會利用氣動筆、槌子和鑿子等工具,清除包裹化石的岩石。而在「展示區」,公眾則可隔茯謎窗觀看清修過程,並觀賞從赤洲出土的恐龍化石及在本港發現的其他動植物化石。
蔣志豪表示,「恐龍會客室」建築費達300萬元,室內環境嚴格遵照專家意見定制,符合溫度、濕度和照明亮度的要求。他續稱,清修化石時會產生粉塵和石屑,亦會出現一定聲響,故設計上完全分隔「清修區」及「展示區」,確保粉塵不會外泄。
文物辦研偕灣區辦展 推旅遊產品
被問出土恐龍化石對本港經濟發展的影響,蔣志豪稱,推展恐龍經濟非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的強項,而發展恐龍經濟亦需視乎市場反應,辦事處將會考慮與大灣區的恐龍研究機構和博物館合辦展覽,並與旅遊事務署探討推出合適的產品,吸引更多遊客來港。
清修料需9月 將培訓本地人員協助
政府10月下旬宣布在赤洲發現本港首塊恐龍骨骼化石,同時封閉赤洲逾月,最終發掘約30塊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蔣志豪稱,30塊岩石均在同一位置發掘出來,「至於它們是否屬於同一條恐龍,仍需經清修、科研後才能知悉」。他預計,清修過程需約9個月,但岩石分佈及狀G亦會影響進展,古脊椎所專家將為本地工作人員及學生提供初步培訓,增加清修人手。
此外,漁護署早前承認早於2013年已發現首塊化石,惟需聚焦其他迫切工作而未做科研鑑定。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赤洲滿佈顏色相近的礫石、石頭,「沒有這樣(鑑定恐龍化石)的知識,一般人是認不出來的」,而人員在島上亦沒發現任何化石遭破壞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