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趣:自上流而來 近代普及
【明報專訊】英國文化協會資深導師Viktor Carrasquero(圖)表示,中間名(middle name)在英美十分普遍,但不是法定要求。他引述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表示,約80%美國人有中間名;根據英國人口調查,65%至70%有中間名。
中間名為西方姓名中,置於姓與名中間的名字。大多數人的中文姓名由3個字組成,不過中間的字並不等同部分西方傳統的中間名,通常第一個字是姓氏,第二、三個字是名字。
◆以香港游泳運動員何詩蓓
(Siobhán Bernadette Haughey)為例:
中文名
姓氏:何
名字:詩蓓
*「詩」不是中間名。
愛爾蘭名
名字:Siobhán
(given name或first name)
中間名:Bernadette
(middle name)
姓氏:Haughey
(family name或last name)◆
原為紀念祖先
有關中間名的起源,較普遍說法指18至19世紀的英國、法國及德國,上流階層如皇室為子女取名時,為致敬祖先、長輩等家族成員,會以其名字作為子女的中間名。
另一種說法指古時的英國及法國上流階層家庭,傾向使用相同名字,例如Louise,由於太多家庭成員重名,加入中間名作分辨。
直到19世紀工業革命及紙媒興起,民間接觸到以上取名的做法,平民也漸漸跟隨,中間名因而普及使用。
取名無限制 少關心用意
Carrasquero說,不少名字來自全球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例如William、Phillip、James等,也有不少名字源自《聖經》。他說名字各具含義,但隨着時間流逝,大多數人改中間名較昔日隨意,現今人們純視乎名字是否合心意,已不太關心或認識名字背後的意思,「(名字的意思)已消逝於歷史(It's been lost in history)」。他以自己的名字為例,中間名是Manny,源自《聖經》,意思是「神與你一起(God is with you)」,他曾詢問母親,原來她取名時純粹因為喜歡、覺得好聽,並非出於背後用意。
現時,英國對取名並無任何法定限制,家長可自由為子女取名,「即使叫Toy(玩具)也合法」,但會避免使用希特勒等負面歷史人物名稱。
遵意願稱呼名字 = 尊重
Carrasquero認為中間名可予人多一個選擇,可向別人介紹、讓他們稱呼自己的中間名。他說,日常會否以中間名作稱呼,取決於個人意願。有人或在日常生活中告訴他人稱呼其中間名,例如Carrasquero有同事一直以來都以中間名示人,直到最近在公司網站才知道這同事真正的名字。
不過,由於中間名跟名字一樣由父母決定,有人或不喜歡。Carrasquero的嫂子(sister in law)中間名是古老女性名字Wilhelmina,她認為太古舊、老套,不喜歡別人喚她的中間名,亦從未告訴別人。
Carrasquero又表示,名字象徵一個人的身分,我們需尊重對方意願,叫他想叫的名字。傳統上,人們會先聆聽對方自我介紹時如何稱呼自己,然後跟隨,不能擅自稱呼名字簡稱,亦不能取笑別人的名字。
■想一想
你的中英文名各有什麼含義?
文:方綺婷
圖:受訪者提供、法新社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3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