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電動汽車徵100%關稅生效 專家恐釀貿易戰礙減排目標
【明報專訊】加拿大昨日(10月1日)開始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入口徵收100%關稅,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說這保障了加拿大,但有專家學者警告,此舉將帶來中加貿易戰以及不利於加拿大實現到2035年淨零排放的環境目標。
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昨天為此事發聲明表示,加拿大與主要國際合作伙伴保持步調一致,保護本國企業免受中國國家主導的產能過剩及供應過剩政策影響,中國的舉措削弱了加拿大在國內及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方慧蘭亦表示,將於10月22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鋼材和鋁材增收25%的附加稅。她指,增收附加稅對加拿大工人非常重要,亦令本地企業可以與中國的競爭對手公平競爭,不用面對來自中國的產能過剩不公平。
目前國際市場上最便宜的電動車是比亞迪的「海鷗」,售價大約1.3萬加元,儘管類似的電動汽車尚未在本國銷售,但是汽車製造商們一直遊說聯邦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防止廉價電動車充斥本國市場。
位於多倫多、為金屬採礦業提供戰略諮詢的Adamas情報研究所主管伊爾斯(Frik Els)表示,中國已經佔到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55%,已經控制了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系統,具備了無可比擬的競爭力。如果完全給中國汽車敞開大門,那麼將無法阻擋它們洪水般湧入,壟斷加拿大市場。既然關稅已經生效,一些產業觀察家則希望加拿大政府兌現承諾,不要無限期實施關稅。加拿大電動車協會董事會成員比亞達(Stephen Bieda)說,「它需要被定義為一個為期五年或七年的計劃,無限期實施無助於推動加拿大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加拿大環球事務部回應提問時,沒有回答是否有一個關稅退出計劃,只表示加徵關稅是「對中國非市場政策和做法所帶來的具體和特殊挑戰的特殊回應」。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