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魏晉塚 展中原漢風
疆首設地下古墓館「證交融」
【明報專訊】新疆首座地下古墓博物館——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昨正式開放,該館是庫車友誼路墓群一部分,有關墓群是新疆地區首次發現與中原、河西地區形制完全一致的漢式磚室墓,官方強調「力證了中央政權對新疆的有效管轄和治理」,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證。
博物館在地下七八米深位置,15座磚室墓可清晰看到墓門、甬道、墓室、耳室。墓門有照牆,門楣雕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中國傳統神獸紋樣。部分墓主人口含或手握錢幣,均屬古代中原地區墓葬習俗。磚室墓隨葬的大量陶器、骨器、錢幣等,被視為研究魏晉南北朝中原和西域緊密聯繫的重要證據。
庫車市龜茲博物館副館長馮偉對新華社稱,博物館利用古墓群原貌,並通過數碼雲端展覽、VR體驗、紗簾投影、互動式屏幕等數碼化方法,還原古龜茲地區文化習俗和生活風貌,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文物魅力。
沉浸式VR 重現古人生活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建於庫車市友誼路墓群原址,該墓群被評選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2007年至2023年,庫車友誼路墓群共經4次發掘,累計清理出墓葬、灶、井等各類遺[逾2000處,出土大量重要遺物,其中約500座墓葬年代分別屬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唐(618年—907年),以及元明(1271年—1644年)。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展廳內共展示15座已發掘出完整樣貌的磚室墓,根據其中出土文物的年代研究判定,均屬東晉十六國時期。
《新疆日報》引述專家認為,墓主人或為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龜茲貴族,或是遷自中原、定居龜茲的屯田戍邊軍士,或是從河西走廊一帶遷移來的居民。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龜茲又稱丘慈,為古代西域大國,國境曾及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漢代龜茲叛服不常,唐在龜茲設置軍鎮,清將龜茲納入版圖定名庫車。
近年來,新疆全面加強龜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利用,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被視為龜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縮影。今年,新疆起草《龜茲片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將進一步挖掘龜茲考古實物和文化遺存的歷史內涵,以及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