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漁護署
【明報專訊】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是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部門,負責向市民提供與漁農業、自然存護、動植物及漁業監管有關的服務,確保市民可享用既安全又優質、供應穩定的新鮮副食品,以及管理完善、可留傳後世的自然環境。
■新聞撮要
前署長:難忘抗禽流感
漁護署前署長梁肇輝5月29日開始退休前休假,回顧30多年工作,他說最難忘是1997年本港爆發禽流感,當年政府下令撲殺全港130萬隻活家禽,漁護署上下均要參與殺雞,「全民皆兵,漁業主任也要殺雞」。他說當時部門應對危機與現時不能相比,經歷過如此大風浪,漁護署已提升應變能力,現已成為世界處理禽流感的前列地區,為此自豪。
梁肇輝2010年留意到該署每年捕捉的流浪貓狗逾萬隻,大部分以「人道方式」處理,遂推動宣傳教育,呼籲市民不應遺棄寵物,之後漸見成果,近年該署年均捕捉到的流浪貓狗僅百多隻,除患頑疾或具攻擊性的貓狗會被「人道處理」,會盡量安排市民領養,署方亦會安排部分流浪貓狗接受訓練及美容服務,增加被領養機會,不希望市民視該署人員為劊子手。
◆漁農自然護理署簡介
?署長:黎堅明
?所屬部門:環境及生態局
部分職責
?促進漁農產品的生產及提高漁農業生產力
?護理動植物及自然生境;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園、特別地區、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規管在本港進行的瀕危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
?透過執行相關法例,監管動物的福利和控制動植物的病害;保障公眾衛生;保護及規管漁業;以及提供技術支援服務
■知識增益
研「農業優先區」保留優質農地
香港現時約有4047公頃農地,當中約733公頃是活躍耕地,佔整體約18%,餘下皆荒廢。漁護署前署長梁肇輝表示,署方2024年內會就「農業優先區」的研究諮詢持份者,透過指定「農業優先區」保留優質農地作常耕用途。對於有環團擔心優質農地不被納入優質農地名單,他認為現時「有耕種的農地未必優質」,而荒廢農地若符合一定條件,例如有一定面積、土壤適合耕作、附近有基建配套等,亦有機會上榜,「若研究顯示農地無復耕潛力,應釋放作其他用途」。
梁肇輝指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涉及不少農地,在香港土地少的前提下,如何令現有農業維持生產是重要課題。梁肇輝稱,現時農地集中在新界北區及元朗等地,政府希望保留部分優質農地,讓傳統農業持續發展;政府亦會研究向持有農地的地主提供誘因,鼓勵非政府組織與地主商討興建灌溉設施或道路,令農地恢復耕種潛力。不過他表明,已納入北都發展計劃的農地不會被納入優質農地名單。
據《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本港農業發展包括傳統農業、有機農業,以及政府十多年前引入的「全環控水耕」。《藍圖》提出的都市農業概念,則是本港農業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將農業融入新市鎮,例如在公園範圍劃地供水耕及智能溫室;新市鎮的工廠大廈、停車場天台、政府物業天台等亦可供全環控水耕及溫室,不佔額外土地。
(主要學習重點:可持續發展)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