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農:保緊急供應 不能全無本地豬
【明報專訊】香港人愛吃新鮮豬肉,本港每年平均約100萬隻活豬供應,當中約九成是進口,主要來自內地,其餘約一成是本地養殖豬。全港2006年有265個豬場,去年剩餘43個。有本地豬農表示,隨茯F府收回牌照和城市發展,豬場買少見少,但香港不能全無本地產豬,且本地豬始終是個品牌,一直受市民歡迎。民建聯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認為,農業對香港很重要,建議本地豬建立如美日牛肉的質素等級制度,由市場決定養殖哪些價錢及級別的豬。
豬場17年減八成 九成進口
按政府數據,2006年香港共飼養約33萬頭豬,其後豬場數目在2008年大幅減少,本地生產的豬數亦顯著下降,2022年本地活豬供應12.1萬隻。疫情期間,進口活豬減少,本地供應增加(見圖),本地豬佔比由2018年6.8%升至2020年15.6%。
本地豬場永生農場場主莊先生表示,香港不能完全沒有活豬生產,一旦惡劣天氣、疫情等緊急情G下,便可能失去供應、價格和品質的控制,雖然本地豬不是自給自足,卻是重要的補充供應。他說,政府監管嚴格,會定期巡查和抽驗豬場,亦禁止餵飼指定化學物,而且行內要豬最少養到一百公斤才推出市場,也不吝嗇選用較佳品質飼料,另每個豬場於廢水處理設施投資不菲。
議員倡效和牛分級建品牌
何俊賢認為,雖然內地養豬成本較廉宜,但香港優勢是獨立食物安全檢驗系統,用藥和飼料有保證,有條件建立新鮮豬品牌,建議參考美國、澳洲和日本的牛肉分級制度,由業界訂立豬肉等級和標準,締造不同價格層,讓業界打造不同類別豬肉的品牌。
參考食環署數字,昨應市本地豬284隻,內地進口2920隻,平均拍賣價每擔1256元。何認為現時是豬價低潮位,原因包括人民幣相對便宜,不過未來內地將淘汰傳統豬場,料豬價來年或回升。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