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邀中央部委反駁「產能過剩論」 多措施擴新能源車優勢
【明報專訊】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昨日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在全球形成「比較優勢」,當局將採取更多務實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提質、降本、擴量,鞏固和擴大產業發展優勢;推動落實汽車下鄉等政策,擴大市場規模,培育更多中國的龍頭企業。
新華社推出「中國經濟圓桌會」第五期,邀請中央部委官員、學者論證「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有悖事實與常理」。霍福鵬在會上說,下一步要推動落實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等政策措施鼓勵消費,擴大市場規模;要支持相關企業加快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研發,增強產業競爭力;要培育更多中國的龍頭企業,注重行業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零部件企業的協同配合,增強產業鏈韌性。
霍福鵬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銷量全球佔比超過60%,歡迎全球汽車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和產業鏈體系,同時支持中國企業加強國際合作。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海林稱,面對全球分工配合的市場和產業格局,無論是供給還是需求,都應該放在全球的視野中來看待;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持續創新積累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完善配套能力形成的產業鏈優勢、超大市場推動造就的產業規模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要素優勢四個方面。何建議各國應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政策的協調和標準的統一,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成果共享,營造公平競爭和貿易的國際環境,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商務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維順認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是中國企業長期創新發展和艱苦打拼的結果,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全球新能源產能不是過剩而是短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對世界不是威脅而是貢獻,全球新能源發展不要封閉設限而要開放合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曲鳳傑稱,美國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是明顯的「雙標」行為,意圖把中國鎖定在產業鏈低端、遏制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為貿易保護主義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