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懸臂唐樓擬不評級 保育團體反對 稱同類建築稀少 陶行知茅盾留教學蹤[
【明報專訊】古諮會上月開會,建議旺角山東街53及55號兩幢相連的戰前唐樓不予評級,並就擬議評級諮詢公眾,諮詢期今日屆滿。保育組織考城學社稱,山東街53及55號是少數懸臂式戰前唐樓,沒騎樓柱,現存亦只有少數懸臂式戰前唐樓,認為應評級;長春社亦稱,古諮會上月的文物價值評估報告顯示,該建築上世紀30年代曾開辦中華業餘學校,董事長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見證了二戰前香港教育的發展」,認為報告既確認該建築歷史價值,應列為歷史建築。
明報記者 馬耀森
諮詢今結束 長春社:建築見證民間教育發展
古諮會上月7日開會討論山東街53及55號,古諮會稱歷史建築評審小組評估該兩幢建築的文物價值後擬議沒評級。古諮會3月26日上載文物價值評估報告稱,山東街53及55號是兩幢相連唐樓,樓高3層,約1930年建成。
報告稱,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吳涵真1934年在該兩幢唐樓開辦中華兒童書院;1938年,中華業餘學校的夜校在中華兒童書院的校舍開辦,招收有意於業餘進修的青年,董事長是教育理論家和改革者陶行知。中華業餘學校僅開辦兩個學期,1939年停辦。報告又稱,該兩幢建築的業權多次易手,近數十年來主要作商業用途。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該兩幢戰前唐樓見證香港早年民間教育發展,亦顯示香港與內地文人關係密切,認為其歷史價值遠超建築特色,應有正面評價。李少文說,文獻顯示文學家茅盾曾在中華業餘學校任教,該建築記錄了茅盾在港足[。
古諮會報告:多年改建大改原貌
不過古諮會報告稱,山東街53及55號原有的建築形式包括懸臂式露台大致被保留,但多年來曾改建,大幅改變了建築物原貌和原真性。
考城學社表示,懸臂式唐樓在二戰後的香港廣泛出現,令人誤以為有騎樓柱的唐樓就是二戰前建成的樓宇,但其實二戰前已有懸臂式唐樓,建築技術上較有騎樓柱的唐樓先進,故二戰前未普及,數量亦較有騎樓柱的唐樓少;而過去數十年的城市發展,使市區餘下的戰前唐樓不斷減少,估計當中懸臂式露台的唐樓更少,認為應評級及保育。
考城學社又稱,評審一幢歷史建築應考慮多個元素,除建築價值,亦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等,在香港要求大眾接受一幢裝飾較清簡的樓宇是歷史建築,無論戰前唐樓抑或樓齡較新的建築,在保育上亦會遇到很大困難。
(城市保育)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