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72間釘契 32涉僭建樓層 多仍未遵令清拆 測量師:若挖較深或有沉降風險
【明報專訊】港島大潭豪宅紅山半島去年9月發生山泥傾瀉,被揭發多間臨海獨立屋涉僭建及非法佔用政府土地。事隔半年,本報記者追查屋宇署網頁和土地註冊處資料發現,屋宇署至今已向72間獨立屋發出清拆令,最多一間涉及16項違規,包括在天台加建搭建物、拆卸結構牆,甚至僭建兩層地庫。記者統計不同類別僭建事項,發現有多達32間屋涉僭建樓層。記者昨再到紅山半島觀察,大部分獨立屋的僭建搭建物仍未移除。有測量師分析,上址獨立屋的僭建情G多為挖掘地庫,若挖掘較深或有沉降風險,甚至會破壞原有去水排水系統,建議政府盡早檢視和執法。
明報記者 陳亦瀅
紅山半島發生山泥傾瀉後,屋宇署和地政總署聚焦巡查臨海一帶獨立屋,去年12月底公布發現有29間屋同時涉僭建及佔用官地,40間涉僭建,1間涉佔地。本報記者經多月搜索,發現屋宇署先後於去年9月22日、12月6日及今年1月24日合共向72間屋發出清拆令並送達土地註冊處在業權註冊紀錄登記(即釘契),包括位於山泥傾瀉範圍的松柏徑70、72、74及76號屋(見另稿)。根據清拆令,各獨立屋須於清拆令發出日期起計30至90天內展開工程,並於60至150天內完成工程。
16號屋涉16違規最多 向下加建兩層
綜合而言,72間屋分別有1至16項違規事項不等,其中涉16項違規的為棕櫚徑16號屋(見圖),該屋根據原圖則為4層和另設天台,但按本報今年1月和昨日拍攝的航拍相片所見卻有6個樓層,其中涉及拆除主人睡房樓層的部分結構牆和在非挖掘區加建搭建物,並向下加建兩層搭建物;記者昨日所見,最低一層窗框上已搭棚架,疑有工程正進行。另有兩間獨立屋有多達14項違規事項、5間屋有13項違規事項(見表)。
21間拆屋內結構牆
記者整理72間屋的清拆令,當中有32間牽涉僭建樓層,絕大部分屬在主人睡房樓層向下僭建,其中兩間屋更向下僭建兩層;另有21間拆除屋內部分結構牆;記者翻查圖則,部分獨立屋拆除結構牆並在結構牆後的非挖掘區加建搭建物,以構建更多空間。亦有獨立屋在多個樓層加建搭建物,以僭建兩層甚至3層高的搭建物,其中松柏徑60號屋,對比屋宇署的清拆令和本報航拍相片,發現該屋涉僭建兩棟分別3層的搭建物。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分析稱,紅山半島部分臨海獨立屋內的設計,在山坡一帶的結構牆後會有非挖掘區,該範圍有填料;他指結構牆作用是承托整座樓宇結構及阻隔非挖掘區內的填料,但不少人會選擇拆除部分結構牆,並在非挖掘區內加建空間。以棕櫚徑16號屋為例,他分析該屋在主人睡房樓層拆除結構牆、在非挖掘區加建搭建物,並向下加建兩層,估計當中或挖掘得較深,憂慮會削弱擋土牆的地基支承力,甚至有局部沉降風險。
60號屋僭建3層高搭建物
何鉅業:較橫向搭建風險更高
至於松柏徑60號屋有僭建3層搭建物情G,何鉅業認為,另外僭建數層樓高的搭建物,比在平台向橫延伸搭建的風險更高;他分析指,由於沒有受《建築物條例》審批,無法證明搭建物屬安全,如向上延伸的搭建物結構不穩固,會出現裂痕和移位,一旦失修的話甚至會向左右兩邊移位,影響相鄰的獨立屋。
雨季將臨,但部分臨海獨立屋僭建物尚待清拆糾正,何鉅業認為這類獨立屋在陡峭的斜坡旁,並在非法改動和增設搭建物的情G下,有可能破壞原有的排水系統和擋土牆結構穩定性,亦會影響樹木的穩定性,建議政府趁雨季來臨前提高警覺,盡早檢視,例如留意去水道、排水系統和斜坡上泥土的鬆散和移位情G,增設臨時鞏固措施和移除風險。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