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深擬推護鳥城規指引 減用玻璃牆 制定建築佈局高度設計等標準
【明報專訊】為給鳥類提供宜居環境,減少鳥類撞向大廈等生態事故發生,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起草《鳥類友好城市規劃與設計指引(徵求意見稿)》(下簡稱《指引》)並向公眾諮詢。《指引》對城市建築高度、佈局、立面設計、照明與聲量控制等方面皆有要求,包括應減少玻璃幕牆的使用,避免對飛鳥造成傷害。
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深圳與香港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Australasia)候鳥遷飛通道上重要的越冬地和中轉站,其中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區域是深圳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每年有近10萬隻長途遷徙的候鳥在此停歇,亦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重要越冬地。2023年9月,經《濕地公約》常委會審議,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深圳。深圳不少企業亦主動採取護鳥措施,騰訊(0700)為深圳總部濱海大廈的玻璃幕牆貼上「防鳥撞波點貼紙」(見本版2023年11月8日報道),正在建設中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亦計劃留出候鳥遷徙通道、引入適宜鳥類棲息的樹種等。
《指引》根據深圳市鳥類重點生態特徵,從城市空間精細化控制視角出發,提出鳥類友好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基本要求與控制方案,對提高城市對水鳥和候鳥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可為深圳市各部門等作鳥類友好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提供具體支持。
明確管控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周邊
《指引》明確管控對象為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周邊區域,其他鳥類棲息地外圍開展城市建設時可參照執行。根據深圳鳥類生態、遷徙活動、棲息地等資料梳理和研究分析,《指引》從空間格局、項目高度、建築佈局、立面設計、景觀設計、照明與聲環境等方面制定鳥類友好標準(見表)。
在高度管控上,《指引》要求從海岸線向陸地延伸50米範圍內,應避免新建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海岸防護工程及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必要設施除外。建築佈局上,控制單體建築高度和立面闊度;與視線通廊、通風廊道設計相結合,優化建築面向鳥類棲息地方向的佈局。在外牆設計上,宜減少玻璃幕牆的使用;4層或16米高度以下的建築不採用玻璃幕牆;無法避免採用玻璃幕牆的,可作遮擋、分隔或標識,例如擋板、外格柵、鳥類防撞視覺標誌等。在景觀設計上,綠色屋頂區域不安裝反射玻璃,屋頂建築內部種植植物時宜安裝室內單向透明玻璃。
營造外牆「暗環境」 噪音作業避鳥類休憩期
《指引》還提到,設計照明時應採用降低亮度的屋頂和外牆燈光,形成建築外牆「暗環境」,高層建築可使用低影響燈光。同時,降低夜晚作業機械和設施的燈光亮度,施工照明設施優先採用藍光燈、綠光燈、暗光燈、間歇燈等,選擇對光源有遮蓋的燈具或設置遮擋,減少強光和光污染。此外,夜間不開放的濱海、濱河空間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宜設置夜景照明,功能照明應在無人狀態下可自動關閉。此外,《指引》還要求,除應急搶修、搶險作業外,可能導致鳥類棲息地內噪聲值升高的重型機械作業,宜避開鳥類活動高峰期和休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