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話題:斷聯的權利
【明報專訊】電話、短訊令通訊更便利,但亦構成壓力——期望他人即時回應。你可知道當我們接收信息時,也擁有「斷聯的權利」(right to disconnect)嗎?
學生下課之後便是個人的空餘時間,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成人下班後理論上也屬私人時間,然而部分僱主會利用電子設備的方便,在下班時間聯絡僱員處理工作,影響他人的「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因此歐盟部分國家設「斷聯的權利」法例,容許人們在下班後不回應工作信息,部分法例還包括電郵。澳洲亦打算就此立法。
■新聞節錄
澳洲聯邦政府正推動勞資關係改革法案,「斷聯的權利」是其中一部分,將賦予勞工在工作時間外毋須理會老闆不合理電話和信息的權利而不受懲罰,違反規定的僱主可能面臨罰款。聯邦政府稱,這將保護勞工權益,並有助恢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法國、西班牙等其他歐盟國家已制定類似法例。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說:「我們只想說,一個人若非24小時都拿薪水,就不應因無法24小時在線和待命而受罰。」
——節錄自《明報》,〈澳擬立法准下班不接電話〉,2024.02.08
■新聞概念
斷聯的權利
指在工作上,人們有權在下班後與工作的機構、上司等斷絕聯絡,不需額外因聯絡而無酬加班,保障人們的生活質素。法國於2017年開始推行此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加拿大等亦已推行。「斷聯」包括不回覆短訊、電話、電郵等。
工作與生活平衡
指人們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上取得平衡的狀態,以保有良好的生活質素及精神健康。全球人力資源機構Remote制定的「全球生活與工作平衡指標」(Global Life-Work Balance Index),將全球國民生產總值(GDP)最高的60個國家,根據當地法定年假、病假、幸福指數等綜合分析及排序,最能達到生活與工作平衡的4個國家依次為新西蘭、西班牙、法國和澳洲。
◆自我評估
學生雖不用上班,但也可以自我評估學業和生活上的平衡:你在必須要處理的正事與個人閒暇生活之間能取得平衡嗎?如可以取得平衡,你感覺如何?如不能平衡,你認為對自己的狀態有否影響?
■知多點
聯絡的禮儀
來自傳統禮儀家族的社交禮儀專家、禮儀書籍作者莉兹·波斯特(Lizzie Post),整理了電話聯絡需注意的禮儀:
.致電前先以短訊詢問對方是否方便接聽
.若自己有事正忙,可以拒絕接聽。如有需要,可發短訊表示自己未能接聽
.短訊用於溝通基本事情,如要表達想法或情感,需以電話對話
.公共場合不用免提功能、開揚聲器等,避免騷擾他人
.視像通話時讓對方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樣子
.不用語音信箱
■想一想
你同意以上禮儀嗎?說說你與朋友的聯絡習慣。
文:鄭惠霞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