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復常周年:生活回正軌 心態悄然轉 穗屋苑港人點頭之交疫後變「茶腳」 家中長儲物資
【明報專訊】2023年已經告別,作為疫後復常的第一個年頭,大灣區城市之間人員、經濟、生活、文化等各式各樣交流重回正軌。雖然3年疫情彷彿已逐漸遠離大家,但當時的一點一滴依舊歷歷在目。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記得年初終於通關了,3年多未返回過香港的我坐高鐵回去,在西九龍站,腳才跨過那條代表進入香港境內的黃線,不知怎的就想掉眼淚了。」說起當日回港,曾瑞濱(Shirley)雙眸充滿感慨。
Shirley是祈福集團員工,疫情爆發前,因工作需要會內地、香港兩邊走,「對於內地大部分人都駕輕就熟的各項生活功能都沒有深入體驗,例如支付寶都沒綁定銀行卡,各種網上購物、叫外賣叫車等Apps也不會,當時用不茬o些呀」。及至2020年初爆疫,內地與香港宣布封關,Shirley選擇留在廣州,沒有回去香港,「那時候要隔離,往返至少花半個月至一個月,太影響工作,而且以為這種情G最多幾個月而已,沒想到一留便是3年」。
因公較熟疫策 做義工助港籍街坊
因Shirley本身就是祈福新h業主,留穗期間索性常住祈福,也因此切身體會到其他沒法回港的香港業主,在突發疫情下在內地生活遇到的諸多不便和難題;而工作的緣故,令她可以比較了解內地防疫措施的運作情G,因此決定抽出時間做義工,幫忙公司的防疫工作,也協助祈福的香港業主解決一連串疑難。
幫住客登記核酸、舉辦港人接種疫苗專場、派口罩和防疫物資等,疫情那3年「八九成時間做防疫,都分不清是工作還是義務,一心就是希望能幫到大家」。Shirley記得,初期做核酸,很多老人家不一定懂登記健康碼,需要工作人員手把手教導;也試過在疫情最緊張時上門為港人業主送口罩,「記得有位業主自己一個人住,當時口罩緊缺,很難買到,當收到我們親自送來的新口罩,開心地第一時間戴上,還不停道謝,原來因為沒有新口罩,他只能將舊口罩洗了用、用了洗好幾次」。
送口罩張羅打針 解長者生活疑難
最令Shirley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內地提供疫苗注射,但每天有名額限制,很多香港業主搶不到。為此祈福醫院設置港人專場,由Shirley等義工協助,以人手登記方式安排港人注射疫苗,「每天早上7時忙到晚上11時,接聽諮詢電話,解答問題,並幫忙預約打疫苗時間」。Shirley說,那時候要整理好所有預約者資料,打印後再交去醫院登記,「我們還會陪一些打完針要留下觀察的長者聊天,讓他們放心些,在聊天過程中,又會發現他們在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問題,於是我們又想辦法幫忙」。由於住客好評,祈福醫院當年先後組織了5次港人注射疫苗專場。
除此之外,Shirley也試過幫忙逆向抗疫,「2022年初香港爆第五波疫情,為了幫助香港市民渡過難關,公司領導幾經辛苦找到一批港版藥物,我們迅速成立抗疫支援小組,逐個致電香港業主,詢問他們或在港家人是否需要,登記的香港地址有沒更改,可以在哪收取速遞」。為確保順利,每名業主都要最少打兩次電話確定,「應該前後打了有幾千個電話」。
「無形心靈支持也相當重要」
2022年12月,內地宣布調整防疫政策,去年1月開始香港與內地陸續恢復通關,一切回復正常。「但其實很多事已產生變化,最簡單例子,以前居民之間,以及居民與小區工作人員之間,碰面可能是點頭問好,但共同度過抗疫3年,大家互相幫助,現在有時候遇到一些業主,他們都會很熱情地噓寒問暖,甚至定時相約飲茶,這就是患難見真情吧。」閒談間,Shirley經過小區商場外一處汽車展攤,說:「春節時我們曾經在這娷\站,派一些應節禮品,都是普通的東西,純粹希望讓疫情沒法回老家過年的業主感受到一些溫暖。很多業主有過來,但不是純粹為禮包,而是想跟我們聊聊天,作為情感的傾訴和共鳴。」望荋蕈g令自己忙得不可開交的老地方,對於當日投身抗疫,Shirley總結:「有形的物質支援當然很重要,無形的心靈支持和慰藉也相當重要,這是那3年最大的意義。」
復常後這一年,Shirley笑言自己的心態也有了些改變,「現在會覺得,正常不過的生活其實得來不易,要懂得珍惜;也養成了家中總會儲備一些物資以備不時之需的習慣」。至於生活,「就是現在網上買菜、叫車叫外賣,一部電話就可以搞掂,已經樣樣都精通了」,Shirley哈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