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物:走上去看看再下來——韓東〈有關大雁塔〉
【明報專訊】傳統可以是優良的,也可以是陳腐的。舊有的思想像高崇的塔,使人望之生畏,有人會在上面再加一塊磚,順應並繼續傳承;有人會想盡辦法推翻它,另建新的一座;但也許還有第三種選擇:我們走上去看看再下來。
韓東出生於1961年,被視為中國「第三代詩歌」的代表詩人,作品注重語言的節約,把尖銳的諷喻藏在平白的口琱坐U,愈是深挖,愈能察覺其耐人尋味,他的〈有關大雁塔〉正是談論應對傳統的態度: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麼
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1]
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們
那些發福的人們[2]
統統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後下來
走進這條大街
轉眼不見了
也有有種的往下跳
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3]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什麼
我們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風景
然後再下來[4]◆
從傳統的塔子走下來 得到什麼?
要理解韓東的〈有關大雁塔〉,就要先認識另一名詩人楊煉的名篇〈大雁塔〉。在1980年代中國詩壇,「朦朧詩」是其中一個重要主流,代表人物包括北島、顧城、海子和楊煉。「第三代詩歌」泛指朦朧詩後的流派,他們較受後現代主義影響,傾向解構傳統,相對於大量使用意象隱喻和抒情的朦朧詩,用詞顯得較日常,亦對「偉大」的題材保持距離。在這個脈絡下,韓東的作品明顯是對楊煉〈大雁塔〉的解構。楊煉詩作代入了大雁塔的視角,用第一人稱「我」記述時代變遷,藉此處理國族、歷史的大命題,詩句(節錄)充滿渾厚和激情的呼喊:
我被自己所鑄造的牢籠禁錮著
幾千年的歷史,沉重地壓在肩上
沉重得像一塊鉛,我的靈魂
在有毒的寂寞中枯萎灰色的庭院呵
寥落、空曠
燕子們棲息、飛翔的地方……
與之相對的,韓東則用冷調、口語化的句子,把作為複雜意象的「大雁塔」還原回一座真實的建築,然後描述這座塔上,正在和曾經發生的事情,反諷和消解(由朦朧詩一代建立的)文學傳統。〈有關大雁塔〉堙A許多人從各處走來,只為登上塔頂,當一次英雄,然後黯然離開,消失在大街堙C在韓東眼中他們只是瞬間即逝的「神話」,也許更是一笑置之的「笑話」,那些盲目追求崇高的行為,最終或許毫無意義。
唯一能成為英雄的則是從塔尖跳下、血流成紅花的人,不過韓東只是語氣曖昧(如果不至於陰陽怪氣)地說:「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讓人懷疑他並不欣賞這種被浪漫化的犧牲精神。儘管韓東強調解構傳統,但高塔依舊在眼前,所以他還是提供了一種態度,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渺小,不成為偉大之物,仍無礙享受上面的風景:「我們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風景/然後再下來」;從另一條思路去理解,這也是最後一層意義的消解,看過高塔風景的我們仍然一無所知,就會發現一切看似宏大的,實質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最後,〈有關大雁塔〉還有一種讀法,雖然它並非一首圖像詩,但整體結構在橫排的視覺下,也正如一座高塔:
在高處會看到更多的風景,瞧見[1]「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
再低一點的則是[2]「那些不得意的人們/那些發福的人們」,正於中層艱苦地爬上去;
再往下看就是台階,自塔尖跳下來的人[3]「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
在這座〈有關大雁塔〉的最底層,則是看過了風景[4]「然後再下來」的我們,回到地上,一無所獲或假裝若有所得地離開了。
文:韓祺疇
圖:lujing@iStockphoto
■作者簡介:
韓祺疇 - 現於台灣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修讀創作組碩士(M.F.A),曾獲港台兩地文學獎,出版詩集《誤認晨曦》、小說《虛風構雨》。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