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醫院爆炸案真相難逃羅生門

[2023.10.20] 發表

加沙市阿赫利阿拉伯醫院周二遇襲爆炸,哈馬斯指控以軍是罪魁禍首,在阿拉伯世界掀起公憤,以色列隨後「舉證」辯解是加沙第二大武裝派系伊斯蘭聖戰運動(傑哈德)發射火箭炮失敗墜珨F禍,說法獲美國支持。美英傳媒則透過開源影片、相片和專家訪問探討爆炸成因的不同疑點。然而,阿拉伯世界普遍不接受上述說辭,半島電視台提出一些對以方說法的質疑,另有專家質疑網上開源情報分析界是否足夠客觀公正。在無法即時現場蒐證下,慘劇真相恐怕永遠陷入羅生門。

綜合《衛報》、BBC、《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相片分析和專家評論,這場爆炸的最大爭議點在於彈坑大小和深淺。從現場相片(圖1)可見,相信是撞擊點的彈坑既淺且小,亦未見到大量炮彈碎片。

彈坑既淺且小

西方專家:不似以軍常用導彈

在伊拉克戰爭專責鎖定高價值打擊目標的美國國防部前高層加拉斯科(Marc Garlasco)向《衛報》指出,彈坑不符合空襲情G,更像是武器失靈並向大面積範圍釋放所荷載的火藥,彈坑和周圍的受損情G都不像美國軍援以色列的空投「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所造成。

惟BBC引述英國風險評估公司Sibylline首席中東專家斯庫托(Valeria Scuto)指,以軍也有能力發動其他形式的空襲,包括利用無人機發射「地獄火」空對地導彈,後者會產生大量熱力,不一定留下巨大彈坑。彈坑周邊汽車在爆炸後的狀G,也是專家分析焦點。從現場相片(圖2)可見,除了最接近彈坑的汽車被炸翻,停車場內的其他汽車大多只是燒焦,但仍保留完整車架。西方專家按此分析,認為不像導彈彈頭爆炸的強勁衝擊所致。

車輛燒焦卻完整

「似推進劑起火多於炸藥所致」

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空中軍事專家布朗克(Justin Bronk)在社交平台X指,爆炸火勢很可能由武器載具推進劑起火所致,而非投放高劑量炸藥造成。開源情報分析專家斯平德利(Blake Spendley)則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短程火箭等武器會構成較多火焰……而JDAM炸彈則會釋放巨大爆炸力,不會浪費大量能量於製造火焰和閃光。」

在爆炸於當地周二晚上約7時(本港18日零時)發生後,哈馬斯轄下的加沙政府最初指以軍空襲造成約500人死亡,後來下修數字為最少471人喪生。然而,以色列官方一直堅稱哈馬斯誇大死亡人數,部分西方開源情報專家也指,事件相片顯示有限規模爆炸在醫院細小的戶外空間發生,難以造成近500人死亡。而從現場相片(圖3)可見,彈坑和停車場旁邊的草地留有不少雜物,似乎印證哈馬斯所指事發時有醫院收容的巴人婦孺在草地露宿。

其他爭議點:

死亡人數、影片時間、通話真偽

事發以色列官方既引用半島電視台片段,宣稱證明是火箭炮半空墜落後引發爆炸和大火,又公開聲稱是兩名哈馬斯成員的通話錄音,指二人談論醫院被從加沙境內發射失敗的火箭擊中。

然而,半島電視台否認片段涉及醫院被炸時刻,其審視以方證據的報道則引述《紐約時報》視像調查團隊記者托勒爾(Aric Toler)在X的說法,質疑片段時間水印顯示片段是在爆炸發生40分鐘後才錄影。

至於錄音方面,根據荷蘭知名偵查網媒Bellingcat的說法,考慮到試圖驗證這類錄音的難度,人們往往寧願選擇更有說服力且可驗證的證據,如影片或圖像。

阿拉伯世界:

拒信以方說法 西方輿論偏袒

美國總統拜登訪以期間,已迅速表態支持以方說法,指事件「看似是另一團隊所為」。然而,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以至美國的說法普遍並不賣帳,本報記者向中東地區的行家查問時,也獲告知阿拉伯國家的民眾基本上不相信以色列的版本。另更有阿拉伯媒體人質疑,西方輿論偏袒以色列。

鑑證建築學專家塞布雷貢迪(Francesco Sebregondi)向中東新聞網站「中東之眼」(MEE)指出,以色列似乎刻意迅速提供無人機影片等「證明效果差劣的『證據』」,藉此影響網上開源情報分析人員的結論,「對於現有網上開源情報分析社群的許多成員所存在的政治和分析偏見,我們就不要太天真了」。

以色列說法受到阿拉伯世界質疑,並非沒有理由。以美籍巴勒斯坦裔著名記者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2022年報道以軍在傑寧的軍事行動時被殺為例,以方立即指控是巴人槍手所為,直至後來才肯承認「有很大可能」是被以軍槍火誤中。

在卡塔爾任教的傳媒學者埃爾馬斯里(Mohamad Elmasry)在半島電視台指出,以方「賊喊捉賊」之舉旨在於國際輿論爭取時間,在西方媒體之間營造有利報道,質疑就其「罪行」所提出的證據,直至指控證據充分或世界視線轉移至其他事件時方會放軟立場。他批評西方傳媒在以色列—哈馬斯戰爭首10天的報道中多按以色列立場為優先,打壓巴人聲音。事實上,《衛報》、BBC和《紐時》等西方媒體整合事件疑點時也提醒,目前仍難以就事件下定論。然而,在無法即時現場搜證下,這次慘劇的真相恐怕永遠陷入羅生門。

明報記者

更多國際要聞
美國財政部周三(18日)宣布制裁支援伊朗導彈及無人機項目的個人與實體,制裁對象來自伊朗、委內瑞拉、中國內地與香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四(... 詳情
「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RFE/RL)及記者監察組織周三(18日)表示,該電台一名擁有美國和俄羅斯雙重國籍的編輯在俄羅斯被拘留,被控未有... 詳情
委國允大選 美減石油制裁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周二(17日)與反對派達成協議,讓國際觀察員監督明年大選後,美國財政部周三(18日)晚宣布放寬對委內瑞拉部分制裁,包括批准... 詳情
倒戈黨友招死亡恐嚇 喬丹暫棄爭美眾議長
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周三(18日)舉行第二輪投票,在22名黨友倒戈下,親特朗普的共和黨候選人喬丹(Jim Jordan,圖)再度未獲足夠票數當... 詳情
伊朗「頭巾女」獲追頒薩哈羅夫人權獎
歐洲議會周四(19日)公布,本年度薩哈羅夫人權獎(Sakharov Prize)得主為去年9月因涉違頭巾令遭拘留期間死亡的伊朗庫爾德族女子阿...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