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惆悵此情難寄——公屋的故事 潘步釗
【明報專訊】1. 我從家堛熄坏x外望,老去的公共屋h悄立左方。它永遠有氣無力,疏疏落落地排開,予人灰舊的印象。即使天朗氣清,蔚藍的綢絹覆蓋一片天,幾縷如棉絲的雲絮慢慢飄揚,它仍只展露出黯黯的容顏,單調而沉悶,訴說茬o是老去的人間。才二十多年的光景,公共屋h已像一個將逝的王朝。這或許是很多香港公共屋h的共同歷史發展,在燦爛陽光的午後,年青夫婦拖蚋蛝鶞澈臚l,帶茪@件件簡陋、卻貼心珍愛的家具,搬入輪候多年的公共屋h新居。然後日子在燦爛陽光下流逝,父母努力工作和生活,孩子每天上學放學,在球場踢球,與三五朋輩圍坐籃球架下喝汽水,討論蚑眳a的女孩美麗,哪一個的爸媽最嘮叨……
2. 就這樣過去二三十年,年輕一輩長大,成家立室,飛出曾經溫暖哺育的高巢。只餘下寂寞的空氣在凝聚發酵,老人多,公園的孩子遊樂場設施永遠鋪滿灰塵,三數老人圍坐在樓梯轉角處,男的下象棋,女的玩紙牌。因為建築密度高,陽光穿不透密密的灰濛建築群,方正的商場像內地失修的博物館,在幽暗中,露出一臉疲憊。
3. 我本以為這就是我對眼前公共屋h的全部感覺和描述。到了患病在家休養,病媗曋|謙卑和感恩。病中,也才有細看的餘閒,忽略了許多以前的細節,一花一葉,一椅一桌,竟有不同形貌情色,像老來重讀一本舊書,慢慢品味出其中初讀時的魯莽和疏陋,或者更因為生命的經歷和積澱不夠,讀不出作者深蘊的意緒。無聊的午後,我慢步穿梭屋h的破舊三合土行人路上,一對公公婆婆互相攙扶荂A小學門前擠滿男的女的老的年輕的家長,全都是動人的現實色相!動人處還有這老舊屋h和我居住屋苑夾茠滌邪禲C馬路兩旁密密種滿榕樹,繁茂枝葉在高處躬身交接,站在馬路兩邊,遠望過去,是一弧復一弧的翠綠青b,形成一道悠長綿遠的樹陰。我在漫長的病假中的多少個午後和黃昏,牽茤d子的手,在林蔭下漫步。人到中年,才驚識「當時年少春衫薄」,原來沒有走過悠悠生活的悲喜,不會知道一刻相依的可貴。清代袁枚三十三歲便辭官退隱,過荈ⅥA自在的生活,六十八歲時寫《茶亭》一詩,詩云:「茶亭幾度息勞薪,慚愧塵寰茼麂迭C輸與路旁三丈樹,蔭他多少借涼人。」我沒有贏輸勝負的爭雄心,只有恬淡的感激,感激道旁樹,給我一抹寧靜的晚涼。
4. 在香港要以公屋為話題,很難不從五六十年代開始說起,而且那也才是整個故事吸引之處。這像一部前衛極的小說,顛覆了一切襯々滫k,故事的一開始就是高潮所在,情節和推展不重要,反正所有血肉鮮明、性格飽滿的人物形象,都已經出場。這真是一段遙遠的故事,或者更像一本地圖集,每一章節都展示茪誘Q年來,香港社會變遷發展的山山水水,一筆一線,血肉相連,既魔幻也現實,是一部譜出大半世紀滄桑的長篇演義。
5. 只是故事一開始,就不容易可以結局。看特首不停說要找地起屋,年青人哪媟Q像到半世紀以來,香港人從來都在渴求片瓦安穩。跟年輕一輩說這樣的故事,彩箋欲寄,偏偏就山長水遠,生死契闊。茤苳妞高哄A早已有之,一家六口住在百尺的板間房,早已有之。大家共用灶頭、浴室和馬桶,刻薄欺人的包租婆更住在隔鄰,動不動就說:衰仔,趕晒你]走丫臐I我們年輕時如此生活,但也是一家天倫溫愛的所在,更因此知道父母兄姊的艱苦,也因此令後來的公屋歲月,才如此珍貴而難忘。
6. 一九五三年的聖誕節的石硤尾木屋區大火,數萬尋常百姓一夜變成斷梗飄萍,悲劇地促使香港政府拉開興建公屋的序幕。數十年來,我對於能夠入住公共屋h,一路心懷感激。我成長的年代,沒有人覺得政府必須要接濟自己,你給我「有瓦遮頭」,給我進學校的機會,我們就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創出自己的天空與未來。家中嘈吵,我們天未亮到自修室門口排隊;沒有補習老師,自己多加把勁,有啥大不了!甚麼「輸在起跑線」、「結構性貧窮」,看在我們成長在香港經濟尚未起飛的一輩,要表達抒發,真個是萬語千言,惆悵此情難寄!現代人的抱怨意識和習慣,已經到了叫人憂慮、叫人氣憤的地步。社會當然要追求民主、公義,踢走貧富懸殊固然是大家的共同責任,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堅持和價值觀,不是更合理的奮身追求嗎?不義的還諸不義,但給自己留幾根錚錚鐵骨,敲響,沙沙風過處,才可以聽到最響亮清脆的聲音。
7. 在板間房和公屋的抱擁和遞轉中,我成長,造就了對美好和莊嚴生命的追求。追求的還有包圍與溢出……政府為當日的興建留下一幢工廠大廈,變成專供藝術團體租用作寫字樓或工作室的賽馬會創意中心。另一幢是有名有姓的美荷樓,是現存香港的唯一徙置區大廈,活化成為公屋博物館和青年旅舍。走進石硤尾,穿過投注站,在層層堆挨茠瑭{時泊車位之間,到達賽馬會創意中心。對於這幢我常駐足開會的建築物,我此來的身份有些模糊,既非箇中持份者,勉強只是一名遊客。既然是遊人,自然要留意「遊人止步」牌子的警告,適可而止,停步,循規蹈矩。石硤尾是老區,舊式工廈活化翻新,藝術家和藝術機構搬進。對於一座城市,藝術的意義在於溢出,如果城市有關不住的美和創意,我們大家會生活得更賞心悅目。從最高的樓層圍欄看這建築物,它像一個雙手作環抱狀的壯漢。四合院式的工廈設計予人擁抱與包圍的感覺,在各層遊逛,到處是藝術裝置,但藝術在哪堙H像禪宗「以手指月」的故事:手指明月,示人美好,世人無知,只留意指茪諞G的手指,辜負了美好月色。
8. 活化美荷樓,又惹來另一番思考。我們努力留住當日的尋常百姓家擺設,但那種自信自重的尊嚴還在嗎?六十年蜿蜒曲折,在小山丘上為社會所供奉。夜月初上,不遠處的深水鶪斯M流轉市井的密景繁聲,更遠處的西九偷偷換過漁港的衣襲。美荷樓呢?寂寞地回憶那些蠟黃堅毅的歲月,像獨坐公園一角,喃喃自語的老人。老人的話語,可以引得多少人駐足勾留,俯首傾聽?我在博物館閒逛,由地下到一樓走了一圈,看到博物館的設計者努力重現當日的擺設。遊人不多,卻始終感到不是我兒時生活的氣味與聲音,我記得除了十四吋按鈕式電視機、百葉玻璃窗、半身高杯櫃、火水爐、帆布床……,應該還有很多很多。想了半天,氣味和聲音有甚麼不對?啊!那不能是靜止的,一切都是動態的。你看,我放學時經過羅太的鐵閘,老遠就聽到她踏衣車趕製衣服幫補家計的聲音,我隔蚥K閘叫一聲羅太,然後就飄來一句:步釗放學哪,你媽在十四樓打麻雀呢!傍晚的時候,大家都會開了鐵閘,媽媽和其他師奶在分享今天菜市場的行情,討論今晚翡翠劇場的情節發展。男人們一個個開始放工回家,挨家挨戶,家堛漸管一支復一支的亮起,然後是圍坐在飯桌前的家庭笑語。是的,那絕對不會是寧謐靜止的家居擺設,而且在我面前,有紅色彩帶隔荂A還懸茪@塊木牌:「請勿內進」。叫我永遠不能踏上那鋪滿了紙皮石的公屋客廳地板上。
9. 我知道,半世紀已經真實地過去了,除了只餘下「遊人止步」、「請勿內進」的叮嚀,香港的居住問題似乎愈加走進窄隘的胡同。從賽馬會創意中心沿南昌街往下走,經過美荷樓,然後不知不覺走進深水鶠C由煙火人間走到煙火人間,中間縫合竟是如此自然,恰如時代的變化發展。當然,再往前走,你終會到達年輕的西九,還有名校和豪宅屋苑林立的新填海區。新舊的永遠交替,香港完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更迭發展,我們回頭遙望那貧窮的年代,為口奔馳,住洋樓養番狗開汽車,都如傳說般不可觸及。我忘不了數十年來,自己在貧窮的巷口走過來,同時也凜然發覺,原來公屋的故事,在香港人身後,也在面前。
■散文出處
《傳家之寶》
作者:潘步釗
出版社:匯智出版
簡介:作者2017年出版的散文集,共22篇文章,是作者22種心弦震動,既包含生活中的怨怒困蹇,亦有唏噓嘆息,也有感念追憶,欣喜期望。讀者細閱作者一番又一番心事,感慨無端之餘,會讀出他對人生的洞察,感受到他對生活的一派悠然
顧問老師:黃慧琦
圖:資料圖片
鳴謝:潘步釗及匯智出版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