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
【明報專訊】■題目
1. 以下引文摘錄自第一段,有關文句是運用了明喻、暗喻或借喻?還是三者皆非?(4 分)
(i)它永遠有氣無力,疏疏落落地排開……
明喻□
暗喻□
借喻□
三者皆非□
(ii)蔚藍的綢絹覆蓋一片天……
明喻□
暗喻□
借喻□
三者皆非□
(iii)幾縷如棉絲的雲絮慢慢飄揚……
明喻□
暗喻□
借喻□
三者皆非□
(iv)公共屋h已像一個將逝的王朝……
明喻□
暗喻□
借喻□
三者皆非□
2. 試就作者對公共屋h的描寫回答以下問題:
(i)根據第二段,公共屋h讓人感受到怎樣的氣氛?試以一個兩字詞概括。(2分)
□□
(ii)試根據第一和第二段描述的人和景,說明作者如何營造這種氣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藉以下引文說明不同年代香港人的特點。試分別指出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4分)
(見圖1)
4. 以下引文摘錄自第八段,有關文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試分別指出。(6分)(每道分題可選多於一個答案,全對才給分)
(i)我們努力留住當日的尋常百姓家擺設,但那種自信自重的尊嚴還在嗎?
設問□
反問□
頂真□
反襯□
層遞□
(ii)夜月初上,不遠處的深水鶪斯M流轉市井的密景繁聲,更遠處的西九偷偷換過漁港的衣襲。美荷樓呢?寂寞地回憶那些蠟黃堅毅的歲月,像獨坐公園一角,喃喃自語的老人。老人的話語,可以引得多少人駐足勾留,俯首傾聽?
設問□
反問□
頂真□
反襯□
層遞□
(iii)想了半天,氣味和聲音有甚麼不對?啊!那不能是靜止的,一切都是動態的。
設問□
反問□
頂真□
反襯□
層遞□
5. 在第八段,作者說「活化美荷樓,又惹來另一番思考。」對於活化美荷樓,作者有什麼看法?試加以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試根據本篇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6分)
(i)作者批評政府未能讓年輕一輩安居樂業。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ii)這篇文章沒有直接的抒情或說理,讀者須自行體會作者的情懷。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iii)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前後呼應的寫作手法。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7. 綜合全文,以下何者最切合作者的價值觀?(2分)
A.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B.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C.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D.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A○
B○
C○
D○
■賞析
萬語千言,如何訴說?
老一輩與年輕一輩雖同樣在香港成長,同樣面對住屋問題,但時移世易,年輕人既不知公共屋h的故事,也不知屋h堙u貧賤不能移的堅持」(第六段)、「自信自重的尊嚴」(第八段)和「堅毅的歲月」(第八段),更難以明白屋h堛漱H情。即使「惆悵此情難寄」,作者還是迎難而上,藉細膩的筆觸,把這敘述香港大半世紀滄桑的長篇演義娓娓道來。
.看特首不停說要找地起屋,年青人哪媟Q像到半世紀以來,香港人從來都在渴求片瓦安穩。跟年輕一輩說這樣的故事,彩箋欲寄,偏偏就山長水遠,生死契闊。(第五段)
.甚麼「輸在起跑線」、「結構性貧窮」,看在我們成長在香港經濟尚未起飛的一輩,要表達抒發,真個是萬語千言,惆悵此情難寄!(第六段)
.美荷樓呢?寂寞地回憶那些蠟黃堅毅的歲月,像獨坐公園一角,喃喃自語的老人。老人的話語,可以引得多少人駐足勾留,俯首傾聽?(第八段)
為了讓讀者置身其中、親歷其境,潘步釗巧妙地運用多樣的手法描寫香港的公共屋h。
妙用比喻,具體形象(圖)
賦予生命,生動傳神(圖)
選取典型,形神兼備(圖)
今昔對比,前呼後應(圖)
■黃慧琦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顧問老師:黃慧琦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