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可負擔住房支持項目中產最受益 未惠低收入家庭
【明報專訊】多倫多都市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政府的可負擔住房支持項目並未使低收入家庭受益,最終只支持了中產階級。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多倫多都市大學城市研究和土地開發課題高級研究員克雷頓(Frank Clayton)表示,政府的一些住房支持項目﹐如多倫多的Housing Now或者聯邦政府的首次購房者補助項目,最終受益的是中產階級,反而最需要住房的低收入階層卻享受不到。
克雷頓認為﹐應把低收入家庭與中產階級分隔開考慮,「政府的住房補助金應該直接進入低收入家庭,因為現行的增加新房供應量需要很長時間。不僅如此,當前的政策等於在資助中產階級,而不是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
他又說,像Housing Now項目,多市給開發商公共用地,交換條件是開發的樓盤必須包括一定比例的租賃單位和低收入家庭單位,但因為大多區的住房成本遠遠高於普通家庭收入,即使是低於市場租金的價格,大多數低收入家庭也無力負擔。
在美國﹐住房項目直接發放給低收入人士,保證他們在市場上租得起房住,大多區要效仿將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不清楚市場上是否有足夠多的租賃單位能夠滿足需求。
克雷頓還認為支持業主建設第二單位,比在社區內建設新住房更有效果,因為業主可提供更低租金的單位到市場。
可負擔住房支持組織HousingNowTO技術主管理查森(Mark Richardson)說﹕「政府的許多項目並沒有惠及低收入家庭,按照現行的城市建築規範,開發商建設一個1200單位的住宅項目,要求包括400個可負擔租賃單位,其中只有10%即40個單位的租金低於市場價格,所以解決不了多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政府與其給開發商補貼,不如直接在政府擁有土地上投資建設可負擔住房。我計算過,在多倫多地區投資10億元能夠提供2,200到2,300個單位。如果你想創造4萬個可負擔住房,不要再給開發商投錢了。」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