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減誤差 毫釐扭大局
邊緣砸界球惹球例討論 今屆用球成判決關鍵
日本隊周四以2:1反勝西班牙隊,取得世界盃E組首名,得以首次連續兩屆出線16強。關鍵之一是翼鋒三笘薰助攻中場田中碧一球,視像裁判(VAR)覆核指前者傳中時,皮球未完全出底線,改判入球有效,在死亡之組將德國隊踢出局。惟不少球圈人士要求國際足協(FIFA)公開皮球定位等資訊,說服球迷判決正確。
球例指出,皮球的立體平面要完整在球場邊界外才算出界,因此即使直播畫面可見皮球底部與底線白界有空隙,但鏡頭非與底線平排,難以斷定應否判入球無效。
值得一提的是,今屆比賽用球加入大量感應器,每場賽事前充電後,能記錄皮球的場上位置和外力,在日前葡萄牙隊爭議入球屬基斯坦奴朗拿度(C朗)還是般奴費南迪斯一事上已曾應用過。
惟FIFA僅指足球的「彎曲特性」,是皮球未出界的原因,與皮球製造商Adidas,暫未提供VAR今次推翻旁證判決時使用相關資訊和技術的證據。
內置感應器測定位 官方未公布判決證據
現代足球球例於1863年訂立,但直到1904年的版本,才首次訂明「皮球要完整在球場底線和邊線外才算出界」。惟進入電子化時代前,球賽一直依賴球證等執行球例,會出現人為錯判。如1966年世界盃決賽,英格蘭隊前鋒靴斯的加時首個入球,皮球是中楣彈落底線再被解圍,未入白界,因此有德國傳媒將今次事件連結至當日的「溫布萊鬼影球」,稱德國隊再次成為爭議中的受害者。
英名宿揶揄德軍遇報應
然而,英軍在12年前的南非世界盃16強,亦曾因中場林柏特對德國的射門中楣過白界後彈出,由於當時沒有科技協助,最終入球被誤判「詐糊」,致該仗未能扳平兼最終出局。
今次德國碰巧因白界爭議被間接踢出局,賽後不少英格蘭球迷以至名宿,對德國以這毫釐差距出局而幸災樂禍,稱林柏特終取回公道。
前世界盃金靴獎得主連尼加則引用其名句,說道:「足球是個簡單遊戲,22人在90分鐘內一直追球,而德國隊總是贏波一隊,前題是他們先要分組賽出線。」而舒利亞更在個人社交網留言寫下「德國在今屆世盃分組賽出局」,並配上自己恥笑的畫面。
網民惡搞日本國旗獲廣傳
回說今次爭議,網上流傳一張圖片指日本隊攻勢中,在三笘薰觸球一刻,皮球橫切面仍有1.88毫米與底線重疊。縱使真確性存疑,亦無阻球迷諷刺「藍武士」僅驚險晉級,當中有人將日本國旗上,加上一條貼住紅色圓形一邊圓周的黑線(小圖),暗喻今次皮球「砸界」的二次創作圖片受到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