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互動頻密 對華政策不追隨美國
近期中歐互動頻密。12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來訪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會談。這是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國和歐盟機構領導人之間首場正式會晤。北京學者認為,這突顯歐盟對華溝通合作的意願和需求,代表茪兮琣X作將重回務實的軌道。
最近一個月,多位歐洲政要與習近平進行了線下會面。11月初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隨後,在G20峰會期間,習近平密集會見了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有望於明年初訪華。
近年中歐關係起伏不定,2021年,歐盟追隨美國以所謂人權理由對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雙邊關係陷入低谷,歐盟單方面擱置包括中歐投資協定批准程序在內的多項重要合作,歐洲內部甚至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言論。在本次訪華過程中,米歇爾表達了歐方繼續推進歐中投資協定進程的意願,並表示願意增強歐中供應鏈穩定互信,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
一直以來,中歐互為重要經貿夥伴。今年中歐貿易雖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仍保持穩定增長。「實際上,所謂的中歐『脫u』在歐洲僅停留在討論層面,並沒有成為現實。」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認為,過去一段時間,歐洲對中國的看法,受外部影響較大,加之疫情使領導人無法面對面接觸,造成歐洲對華誤解較大,甚至出現了「脫u」言論。目前來看,這些論調將隨茪兮睇熅氻H的接觸面談而有所消退。
歐洲理事會是歐盟最高決策機構,決定歐盟總體方針,遵循全體一致的決策原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認為,米歇爾是代表歐盟整體保持對華接觸,足見中歐關係的韌性。馮仲平指出,雖然歐盟有27個國家,統一意見不容易,但今年10月的歐盟峰會對中歐關係進行了集中討論,相當於為歐洲對華戰略定調。從本次米歇爾訪華來看,27個歐盟國家已在「對華合作」上有了基本共識。
米歇爾訪華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在訪美。拜登今年8月簽署國會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其中所含歧視性補貼措施被歐洲媒體稱為「以損害歐洲利益的方式解決美國的問題」。此前,歐洲一些國家對華政策明顯受制於美國的態度,如今歐洲顯然意識到這樣將對自己不利。馮仲平認為,如今歐洲一是不希望中美出現對抗,二是歐洲雖是美國盟友,但對華政策不追隨美國,保持其自主性。
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