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載荷專家何時飛天?
官方宣布,昨日發射的神舟十五號,是中國太空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意味茪什磥茠轡葷Y將進入實用階段。從今次「飛天」的太空人組合來看,這亦可能是最後一次全部由前空軍機師組成的太空人乘組,下一個組合很可能包含有科學家擔任的載荷專家。不過,在香港招募的載荷專家要上天,恐怕至少要在十年八載以後。
今次太空人乘組中,除費俊龍上過太空外,另外兩人都是首度升空,其中56歲的鄧清明,是1998年與楊利偉一同被選拔出的中國首批太空人之一,那一批14名太空人,已有5人退役,未能實現飛天夢想,鄧則是餘下9名在役者中最後一名飛天者。在2008年9月的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他在最後一分鐘權衡中僅負景海鵬,飛天之旅等足24年。張陸則是2010年第二批入選的五男二女太空人中,最後一名踏足太空的,與他同期入選的女太空人劉洋、王亞萍都已名聞遐邇,他才姍姍來遲。
上月在港開始招募的太空載荷專家,是中國第四批預備太空人的組成部分,而迄今尚未有第三批太空人飛天的報道,顯然仍在訓練準備中。雖然載荷專家的訓練也許毋須如專業太空站建造操控者那麼久,但最樂觀的估計,也要十年八載以後才有機會。
在內地選擇航天事業,基本就是終身職業,很多人終其一生的努力,都無法實現夢想,就如首批太空人中的5名退役者。其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曾經擬定過一個名為「曙光一號」的載人太空船計劃,並在1969年展開太空人選拔,最終從近2000空軍機師中選出19名太空人。那時中國用火箭搭載狗仔和白鼠的次軌道(距離地面80至100公里)飛行試驗已經成功,但礙於當時技術水平,返回安全無法保證,計劃最終胎死腹中。
華擬2035建月科研站 美憂落後非虛言
中國在太空技術上與美國差距仍巨大,但美國已經感覺到威脅,近日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參謀長阿瑪格諾(Nina Armagno)就公開表示,中國在包括衛星通信、可重複使用的太空船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認為在太空領域上,「中國完全有可能趕上並超越美國」。
在美國近期宣布成功撞擊1000萬公里外的小行星,令其改變軌道後,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近日透露,中國也打算在未來10年內作同樣實驗。吳還透露,中國未來探月計劃包括:嫦娥六號在2025年在月球背面採樣返回,2030年送人登月,2035年於月球建立國際科研站,並正論證建立月球互聯網的可能性。如果說這一切都還是虛無縹緲的話,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台130噸級可重複使用液氧煤油火箭引擎,上周六兩度試車成功,對提升新一代載人登月火箭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美軍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