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區(續)

[2022.10.24] 發表
拍攝時林教授小心捧起水稻(圖) ,他擔心稻米掉落,特別叮囑小心處理,「雖然可以拿起水稻,但我不想浪費(跌在地上的稻米)」。大家都小心翼翼,用膠墊收集掉落地上的稻米。
上半部分是花腰仔,M指一般在水稻中存在的基因,FYT指花腰仔,Non-FYT指其他水稻,當測試的水稻是FYT,便會顯示;當不是花腰仔,基因顯示的位置會跟FYT不一樣。下半部分亦同,SM指絲苗、Non-SM指其他水稻。
(圖C)
(圖d)

【明報專訊】香港土生的米有「絲苗」及「花腰仔」,但單從外表難以辨別品種,林漢明教授為了證明其身分,便查證及比對不同米的基因,做出基因身分證。林教授說:「(絲苗及花腰仔)是香港原居民,比你我還要老呢!」

找出水稻的品種

林教授說,國際間有大型研究所為了研究、保存各地特別品種,會蒐集種子;而研究所之間又會分享種子。是次所用的絲苗及花腰仔品種水稻種子,就是從菲律賓的研究所得來,但要確定米的「身分」,便要比對分析。

比對分析

比對即比較核對,是科學分析的一環。林教授說,為製作基因身分證,要先取得各品種稻米的基因組資料作分析。某些基因資料,為各種水稻所有,且彼此相似,因而不足以證明絲苗及花腰仔的獨特之處。唯有找出它們的獨特基因組,才能證實身分。以下是絲苗及花腰仔比對的資料:

反覆驗證

為得出以上結果,林教授與團隊反覆驗證,且確保結果穩定及可靠後,才會發布。林教授先從水稻提出基因溶液,再以基因分析儀器(圖C)反覆分析,確保每次結果一致,才能確定絲苗、花腰仔的基因獨一無二。最終經過多個樣本測試,發現基因組序列高度一致(即左圖顯示的位置),純合率達98%以上,證明是「純種」身分!

STEAM百科

基因如身分證

所有生命體,如植物、動物等,都有基因。基因由雙螺旋狀的DNA構成,一代又一代傳遞遺傳信息。每個生命體的基因都不同,就如身分證。林教授說,基因不會改變,因此若要鑑定身分,基因測試分析較準確。(圖d)上圖和下圖分別為花腰仔及絲苗的基因身分證。

■知多點

本地有米

香港本地米除了絲苗及花腰仔,還有齊眉及白殼齊眉,可是這些水稻的種子並未保留下來。為了妥善留存,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與漁護署合作「香港水稻復育計劃」,從種子銀行取得香港水稻品種,再交本地農夫耕種;收成後,林教授再比對稻米,核實身分。

價值觀:珍惜食物

粒粒皆辛苦

長輩常言不能浪費食物,尤其米飯。唐代詩人曾以「粒粒皆辛苦」形容農夫種米,林教授稱的確如此。香港水稻「一年兩造」,即一年有兩次收成,而且生長環境要維持於25℃至35℃,並有充足日照。換言之,只有在烈日下勞動,農夫才能種出好米。這豈非「粒粒皆辛苦」?

■想一想

為何要反覆驗證不確定的事情?

文:鄭惠霞

圖:賴俊傑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52期]

更多教育
新聞解碼:香港人開心指數
【明報專訊】有研究指港人比以前開心,惟患抑鬱症狀比例上升。社會常有研究調查,就連同學的專題研習也需要做調查,其實研究調查跟我們生活和社會發展... 詳情
生活與科學:環保太陽能發電
【明報專訊】全球暖化嚴重,要紓緩氣候危機,最有效方法莫過於利用大自然來製造取之不盡的能量,亦即是我們常說的「可再生能源」,例如我們熟悉的太陽...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