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已過多吃蜜糖少吃薑
陳漢雄介紹食療調理
來到勞工日公眾假期,代表暑假完結,暑氣將逐漸消退,立秋後日間雖然或蠻炎熱,但早晚已有涼意,季節交替時期,人體也進入一個調整階段,身體會出現一些徵狀,例如喉嚨乾渴、皮膚乾燥、濕疹復發、腸胃不佳等,中醫認為這些不適,是夏季人體損耗的反應,體內進行自我修復的過渡現象,中醫師陳漢雄介紹轉季的食療調理,令身體更快適應季節變化。
Q: 處暑後是否要戒冷凍飲品?
A: 冰凍或寒涼的飲品和食物,平時的確不宜吃太多,中醫認為容易化熱、化濕和化火,不利脾胃健康,尤其體質偏寒濕的人,更會出現腹瀉,不過我個人認為並非絕對不可以,有時覺得很熱或很口渴,想吃點涼拌的食物,或者喝冰凍飲品,這是身體「自然的呼喚」,意思是身體有這樣的需要,這種情況下吃一些也無妨,但就不能多吃,更不宜習慣性喝冰凍飲品。
Q: 處暑後是否要多吃蜜糖少吃薑?
A: 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處暑後天氣漸漸轉涼,氣候變得乾燥,薑性屬#熱,吃太多容易燥熱,相反蜂蜜比較滋潤,喝蜜糖水可以潤肺,所以應該多吃蜜糖少吃薑。
Q: 這個季節為什麼經常覺得喉嚨乾渴?
A: 香港夏季#暖潮濕,進入秋季天氣開始乾燥,感覺口乾就需要潤燥,蜜糖有滋潤作用,柑桔可清熱潤肺,適宜用蜜糖加柑桔沖水飲,如果喉嚨乾渴情況嚴重,最好看醫生針對體質和身體狀況,進行個別性身體調理。
Q: 朝早起身覺得口乾口苦是什#原因?
A: 早上起#感覺口苦,多數與肝膽的問題有關,中醫認為病邪有分風邪、暑邪、燥邪等,秋季一般是燥邪,當肝膽受到病邪侵襲,分泌不平衡,就會有口乾口苦的現象;食療方面,不同季節有當季適合的食物,令身體在季節轉換時得到調節,以秋燥為例最適合吃老鴨,有個說法是「處暑吃鴨百家無病」,不過處暑後仍然有熱和濕,所以加適量冬瓜和薏仁,能有健脾化濕的功效。
Q: 為什麼這個季節容易腹脹胃口欠佳?
A: 腹脹與脾和腸胃有關,肝和脾的氣得不到疏通,一旦失衡就會積滯有脹氣,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大小便也會受影響,要健脾理氣除了薏仁,還可以吃山藥(淮山),再加一些能順氣的藥材,例如陳皮、柑桔等,都有健脾理氣效用,同時要避免吃會「生氣」的食物,豆類例如花生等不宜多吃。
Q: 處暑後怎樣避免寒氣入侵?
A: 從天熱漸漸進入秋涼,虛寒體質的人容易被寒氣入侵,中醫的天灸就是治未病,三伏天做天灸是預防寒氣入侵,現在已經過了三伏天,還未到三九天的天灸時機,我個人建議用艾灸驅寒,將艾條或艾絨點#後,熏在一些特定穴位,例如足三里,每天艾灸三十至六十下,熱氣透過穴位運行全身,有行氣活血,袪濕除寒的功效。
Q: 有什麼穴位適合在這個季節按壓?
A: 夏季進入秋季,最容易受刺激的是肝、脾和腎,如果水液系統運行不順,就會有一些身體反應,其中包括濕疹復發,所以針對處暑季節,有三個穴位可以衡常按壓,包括位於小腿的三陰交穴,是肝經、脾經和腎經的交會點,另外是虎口位置的合谷穴,以及手肘彎位的曲池,每天早午晚按壓,每次約三十下,用一些力度揉按,對調節肝脾腎有一定功效。
醫生簡介:陳漢雄—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臨#研究中醫師,港九中醫師公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本草醫藥學會董事,寶血醫院(明愛)復康治療中心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