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處防中暑指引 研加「暑熱指數」
【明報專訊】近日天氣酷熱,天文台昨日錄得市區最高氣溫35.2℃,是本月內第4日錄得逾35℃,預測今日至下周一最高氣溫達35℃。勞福局長孫玉菡昨稱,正研究於勞工處《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指引加入天文台「香港暑熱指數」作參考指標,讓僱主和僱員按指引制定防暑措施,冀盡快落實修訂。
指引建議僱主在酷熱天氣警告生效、天氣潮濕等情况時評估風險,制定防止中暑措施,包括將戶外工作安排在早上10時前或下午4時後進行、每20至40分鐘安排休息等,惟未列為法定要求。
被問強制否 孫玉菡:僱主有責確保不中暑
孫玉菡說,正研究在指引中加入「香港暑熱指數」作指標,稱中暑除溫度,亦受濕度、工作強度和衣著影響,如只參考溫度作指標較單一,該指數涉不同參數,較適合香港情况。被問到當局會否強制要求僱主執行指引,孫僅稱僱主有責任確保員工不會在工作期間中暑。
據天文台資料,「香港暑熱指數」參考溫度、濕度、風速及太陽照射影響制定,目前天文台分別在九龍京士柏總部及上水雙魚河蒐集數據並發放相關指數,當指數在約30或以上,市民便應採取適當防暑措施。「酷熱天氣警告」除參考各氣象站溫度,亦有參考此指數。
勞聯讚「行前一步」 倡細述不同程度應採措施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稱,指引有參考表格供僱主評估中暑風險,惟內容複雜難明,引入暑熱指數作指標算是「行前一步」,冀局方清晰界定指數達不同標準時應實施什麼措施,讓僱主可簡單「對住做」,但如引入指標後仍未見僱主更主動採取措施,應考慮立法強制執行。
翻查資料,前日(20日)天文台總部最高氣溫34.2℃,當日京士柏暑熱指數一度逾30;上水前日最高35.2℃,為全港最高,惟當日雙魚河暑熱指數全日均低於30。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解釋,氣溫高不代表暑熱指數必然高,因指數亦受濕度影響,上水位於內陸較乾燥,估計指數或因而被「拉低」,市民在高溫低濕度下未必會「熱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