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華大使職位懸空半年 論者指對北京政策失據
外長發言人稱「適當時候」任命
【明報專訊】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去年底請辭後,駐華大使一職懸空至今已半年。聯邦外交部對此回應稱,兩國仍保持「最高級別」接觸,但有專家則批評,此事凸顯聯邦政府對華政策進退失據。
聯邦外長喬美蘭(Melanie Joly)的發言人在向CTVNews發出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聯邦政府將在「適當時候」任命接任人選,同時跟中國保持「最高級別」接觸。
聲明說﹕「喬美蘭部長最近曾跟中國外長王毅交談,兩人討論兩國近年的挑戰,包括任意拘留案件,以及彼此坦誠對話的重要性。藉兩國文化和民間的緊密聯繫,兩人談及兩國在共同感興趣領域互相合作的方式。」不過,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則認為,駐華大使這個重要職位的懸空,反映總理杜魯多「不理解」在當地有強有力外交表現的價值。他說﹕「大使可以為你提供情報……,因為這個身處當地的人可以獲得高層次的信息,這是大使館內其他人無法做到的。你等於剝奪自己獲得有用信息的權利。」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2018年12月在溫哥華被捕,中國隨即拘押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鮑達民於2019年臨危受命,接任駐華大使,主要工作是爭取兩人獲釋,他於去年底功成身退,在2021年12月6日公開宣布辭職。
儘管孟案和兩名加拿大人的事件獲得解決,但加中關係仍然緊張,渥京幾個月前以國安為由,宣布禁止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公司參與加拿大的5G建設。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隨即作出譴責,直斥渥京「勾結美國打壓中國企業」。
趙樸認為,加拿大制訂印太戰略之際,更凸顯任命駐華大使的必要性。
外交部長喬美蘭於6月9日宣布成立印太地區事務顧問委員會,就總體戰略提供建議,而鮑達民是其中一名成員。趙樸說,儘管他尊重各委員的觀點,但他仍然認為該委員會只是緩兵之計,「這是延遲作出決定並試圖掩飾的另一種策略,但現在是聯邦政府作出決定的時候。」
保守黨外交事務評議員莊文浩(Michael Chong)亦有同感,他直言說﹕「大家一直等待聯邦政府的對華新政策,聯邦在2019年已就此作出承諾,但至今仍未兌現。渥京最近宣布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作進一步諮詢,顯然有意再次拖延。」
他補充說,駐華大使懸空半年,正是「這個政府處理加中關係不善的另一個例證,「在這個政府上台的6年半,有一年多時間沒有駐華大使。期間政府曾任命3位駐華大使,其中一人因醜聞呈辭,這對加拿大其中一個最令人擔憂但極為重要的外交關係來說,不是個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