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者迂迴經加國返美 邊境局稱鑽漏洞代價大
隱瞞染疫面臨處罰或遭刑控
【明報專訊】由於美國政府現仍要求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出示登機前一日的陰性新冠檢測證明,有歸家心切的感染者選擇「走後門」,取道加拿大,再經陸路返美。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強調,隱瞞染疫情況的旅客可能面臨處罰及/或刑事指控。大溫旅遊業者指,當地疫情嚴重程度與鄰國不相上下,鑽防疫漏洞的人士本身亦需付出不小代價,相信不會成為常態。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52歲的邁阿密酒店藝術顧問菲什曼(Michelle Fishman)與丈夫近日結束了在希臘的三周假期,準備返回美國。在搭機前的篩檢中,菲什曼的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丈夫則是陰性。
進入5月,儘管全球許多國家已經放寬了邊境檢疫限制,但美國仍要求所有國際航空旅客出示出發前一天內的陰性篩檢證明。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發布的指導意見,染疫者本應自主隔離10日後方可繼續旅行。
菲什曼稱自己無法推遲行程,必須盡快回家主持婚禮。為節省時間,她心生一計,在按照希臘政府要求,強制隔離5日後,菲什曼夫婦先行飛往多倫多(加拿大不要求入境篩檢),停留一夜後再開車經陸路跨境前往水牛城,最後轉搭國內線班機抵達邁阿密(美國不要求國內航班旅客作病毒篩檢)。藉此迂迴手段,兩人成功避開了美、加兩國所設的防疫網。
菲什曼解釋說:「我無新冠徵狀,也沒有發燒,身體感覺良好。CDC規定,感染者在確診之日起5天後即可解除隔離,該準則理應同樣適用於旅行期間。若我身在邁阿密,染疫5天後可順利出席當地的婚禮,但在海外隔離相同時間卻無法回家,這是不合理的。」
不過,在希臘隔離5日後,直到登機前,菲什曼的檢測結果仍呈陽性。
報道指出,尚不清楚有多少確診者透過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陸路「後門」入境美國,航空公司亦不會詢問旅客更換班機的原因。菲什曼透露,自己的一位好友4月時在法國被測出陽性,也使用了類似方法「曲綫」返回波士頓。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在漫長航程中感染其他乘客,菲什曼指出,科學證據顯示,大多數病毒傳播發生在染疫初期,「我和丈夫在同一張牀上躺了5個晚上,他沒有被感染,所以我認為,在飛機上並不會把病毒傳播給其他人,我是全程戴着口罩。」
加拿大當局警告染疫旅客不要試圖過境該國,若出現徵狀、或在出發後10天內被感染,則不允許登機入境。在抵加之前,旅客必須在ArriveCAN應用程序上填寫健康狀況及旅行計劃表格,回答疫苗接種狀態等一系列問題。此外,多倫多、溫哥華等地機場邊境官員可能隨機抽取乘客作篩檢。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發言人普迪(Rebecca Purdy)表示,根據本國法律,所有入境旅客都有義務如實回答問題,「明知自己感染,但仍前往加拿大且隱瞞狀況的旅客可能面臨處罰和/或刑事指控,外國國民也可能被拒絕入境和/或被禁止返回加拿大。」入境時違反防疫法規可能面臨長達6個月的監禁及/或75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