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管假資訊 青年分歧 調查:最怕失言論新聞自由

[2022.05.30] 發表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創研庫」昨日就「假新聞」公布調查結果,青年創研庫民生組成員倪智承(右二)建議政府除了立法應對假資訊,可循教育加強市民資訊素養。(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署理民政事務局長陳積志早前表示,政府已聘請專業顧問團隊研究規管虛假資訊,目標年中完成研究並提交建議。有團體在3月發起網上問卷調查,發現受訪青年對應否立法規管假資訊有分歧,支持及不支持分別佔39.3%及38.9%,受訪者最大顧慮,依次是擔心言論、新聞自由受限,以及法例遭濫用。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創研庫」民生組召集人陳昌堅建議政府,日後若立法規管假資訊,應以「白紙草案」(沒有既定立場)形式諮詢,並只針對「有害或非法的公開事實陳述」,確保諷刺及評論不受影響。

逾六成青年過去半年曾接觸不實資訊

青年創研庫透過網上問卷,訪問740名15至34歲會員,調查顯示,740名受訪者中,490人(66%)過去半年內曾接觸不實資訊,當中83.9%表示,主要接觸途徑是社交平台,其次是互聯網或網上討論區,各佔54.1%及38.4%;多數是與社會新聞、疫情及政治相關。受訪者認為,出現不實資訊最主要原因是「市民對政府信任度低」(53%),其次是「社會對立嚴重」(50.9%)、「出於政治目的」(49.1%)及「市民的媒體和資訊素養不足」(40.7%)。有七成受訪者表示會主動查核懷疑有問題的資訊。

如立法 應白紙草案諮詢

團體倡安排「事實查核機構」辨真偽

陳昌堅認為,由政府立法,再由政府判斷資訊真偽,「市民在觀感上會有顧慮」,認為應安排「事實查核機構」或學術組織、法庭等政府以外機構,作事實裁決;他又建議政府設立機制規管大型網絡平台。

青年創研庫民生組成員倪智承就認為,嘩眾取寵的「假資訊」容易吸引大眾眼球,加上網上社交平台普及,令相關內容更快廣傳。他說,立法「只可以解決一部分政府見到的問題」,建議循社會及學校層面,加強培養市民資訊素養。

更多港聞
重建九龍城 市局預留逾150億 研無物管舊樓「聯廈聯管」
【明報專訊】市建局日前宣布啟動重建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項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稱,將預留逾150億元,在未來10年推動「龍城」區市...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合適公營房屋項目預留相當於住用樓面約5%的面積作福利用途,並在2026至27年度或以後落成的項目推展。新政... 詳情
昨最高32.2℃ 弄潮兒出動
【明報專訊】高空反氣旋正為南海北部帶來大致晴朗的天氣。昨天陽光充沛,天氣炎熱,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2.2℃,不少市民趁周日到泳灘消暑。天文台... 詳情
大灣區GBA專題:製衣基地變新市場 香港品牌灣區Catwalk
【明報專訊】過去內地與香港時裝關係更傾向製衣合作,不過近年內地對時尚品的追求,成為香港時裝設計的新市場。本月中旬,「FASHION FORC... 詳情
大灣區GBA專題:有盼挽疫下頹勢 有憂被抄難維權
【明報專訊】「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放在內地展覽。」35歲的香港服裝設計師吳楚翹有作品在今次「FASHION BOND大灣區時尚聯結巡展」展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