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文化回歸 彰顯社會心態
日前,一則由香港明星代言的「今日小滿,人生小滿就好」的奧迪廣告,因「抄襲門」陷入輿論風波,但很快平息並獲得公眾諒解。這或許從側面反映出二十四節氣文化回歸,以及內地社會心態的一種變化。
暫且拋開所謂「創意抄襲」不談,單就「今日小滿,人生小滿就好」廣告文案來看,短短10個字,小滿共出現兩次,足見國際老牌車企對中國古代生存哲學的理解與認同。廣告中「小滿」之妙用,也是對二十四節氣文化張力的印證。
二十四節氣沿用至今2000餘年,是古人指導農事活動的一項曆法。在二十四節氣中,大多顧名思義,如立春、夏至、冬至,唯獨「小滿」乍聽起來有些令人費解。其實小滿指的是中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雖然飽滿,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狀態。
依據天文物候和自然時序形成二十四節氣,對中國農耕文明發揮巨大作用,也形成中國人面對客觀規律,親近自然、尊重和保護自然的樂觀生活態度。體現在傳統文化上,「小得盈滿」是還有上升和進步的空間,以及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的中國哲學,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密碼。
河南登封文化館閆松濤館長認為,二十四節氣已不單是對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記錄,其文化內涵更包含着中國人講求陰陽平衡、左右兼顧的處世哲學和世界觀。二十四節氣文化回歸,對當今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狀態備受公眾關注。近期發布的一份《2021心理健康行業年度報告》稱,居民心理狀况差異仍然巨大。2020年初,年齡愈小,心理健康指數愈低。其中95後最嚴重,60前最健康。到2021年,整體心理健康狀况有明顯提升。尤其90後和95後,從原先處於各年齡段中心理健康狀態的低谷,躍升成如今相對最健康的群體。
同時,官方也重視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引領和建設工作,從中汲取社會價值觀念的精髓,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2021年,農業農村部聯合文旅部共批准四個項目列入「二十四節氣」國家級非遺擴展名錄。目前為止,國家級和省級「二十四節氣」類非遺項目分別有50和60餘項。而在今年初舉辦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也以「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