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中」:一本通書睇到老
【明報專訊】同學認為要看多少本書才算足夠?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即使閱讀的是百科全書,所得的知識仍然有限。俗語「一本通書睇到老」就指有些人只會用固有的知識去應對日常生活,不願意變通、不去吸收新知識的話,人就會變得古板。
工具書在不少家庭中都有,例如字典。「一本通書睇到老」的「通書」,指的也是傳統家庭中有的「書」。這本「通書」有什麼來頭,真的可以「睇到老」嗎?
通書=傳統曆法書
同學的家中有像右圖那樣,寫有「宜」「忌」、有許多看不懂內容的書嗎?原來這就是「通書」,它是傳統的曆法書,相傳是傳說時代的黃帝所編,所以又稱黃曆。它是從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的書,是人們每天的「生活指南」。
對於傳統依據季節氣候變化、務農畜牧為生的人來說,根據日曆所列的時節和天氣,便知道應該做和不應該的事情,以前沒有天文台和天氣預測,靠的就是這本通書!因為通書列出二十四節氣、潮漲、潮退等信息,協助人們預計活動的日子或時間。
■知多點
什麼是「宜」、「忌」?
傳統的曆法,除了依據大自然的四時變化編寫,也融入了民間習俗文化,由於人們都想每天有好事發生,又怕做了導致不好後果的事情,基於人們趨吉避凶的想法,便有了「宜」、「忌」的內容,「宜」表示當天適宜做的事、「忌」表示當天不應該做的事,對於傳統的人來說,這些內容就猶如生活指南。通書不會詳列日常生活大小事,不過例如嫁娶、建屋等大事,會列出予人參考,俗稱「擇好日」,便是指根據通書的指南選擇適合辦大事的日子。
■想一想
你會因為「宜」、「忌」而影響自己的決定嗎?
通書要改名?
傳統的趨吉避凶思想,不止在通書上呈現,連書名也受影響。傳統文化避免「不吉利」,所以許多聽來帶負面感覺、意思的字眼,都為趨吉避凶而改名。例如通書中的「書」字,傳統上認為跟「輸」同音,故改名為「輸」的相反、帶有吉利意味的「勝」,因此通書又稱為《通勝》。
帶有負面意思、人們不願意直接說出口的字詞稱為「禁忌語」;因而改成較正面,或聽起來較舒適的用語稱為「委婉語」。例如「通書」是禁忌語,「通勝」則屬委婉語。
■考考你:
禁忌語與委婉語
以下是常見的禁忌語與委婉語,你能準確填上嗎?
1. 禁忌語「空屋」的「空」,因為與「凶」同音,所以委婉語改稱為
「___」屋。
2. 食物「豬紅」是委婉語,它本是指豬___。
3. 苦瓜是帶苦味的食物,由於「苦」不好聽,便有委婉的叫法,
稱苦瓜為「___ 」瓜。
4. 「絲瓜」中的「絲」,粵語諧音像「輸」,在香港多稱為「 ___ 」瓜。
(答案見另文)
■知多點
通書編撰人?
通書的內容包羅萬有,究竟是由誰負責編撰呢?香港非常著名的通書編撰人是蔡伯勵(1922-2018),他編撰的通書內容最為普遍採用,而他的後人仍繼續編撰通書。
「囊螢」「映雪」照明讀書
「通書」只是芸芸眾書之一,如果只按通書的指示來生活,便會被取笑「一本通書睇到老」,不懂靈活變通,知識也受限。現在看書很方便,既有印刷版,也有電子書,而且可隨時隨地閱讀。至於古人,晚上就只靠螢火蟲、白雪輔助看書了。
燈油錢貴 夜裏勤學
晉代有兩個以愛讀書聞名的人——車胤及孫康,古代兒童啟蒙經典《三字經》中就有一句「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綴 」,便是指他們二人的故事。二人家中貧困,燈油錢貴,難以負擔在晚上點亮看書,於是車胤想到收集螢火蟲製成「螢光筒」來照亮,孫康則利用白雪反光的特性來借雪光看書。他們後來都成為有學問的人。
■想一想
「一本通書睇到老」是不是好事?為什麼?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生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