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案飈37% 警查智能櫃交易毒品 吸食販賣年輕化 21歲以下被捕者增三成半
【明報專訊】警方去年接獲953宗涉大麻案件,較前年上升約37%,其中21歲以下被捕者有257人,增幅約35%,反映吸食和販賣大麻有年輕化趨勢。另外,警方留意到有人利用智能櫃交易毒品,將透過智能櫃反向追查販毒活動。
13歲少年被拘 藏33包可卡因
警方表示,去年涉及毒品的案件有3532宗,較前年的2770宗增加約28%。其中被捕的10至20歲青少年,由前年的472人升至去年的624人,上升約32%。毒品調查科情報組警司李蔚詩表示,年輕人一般被朋友招攬吸毒或販毒,販毒集團利用他們的「搵快錢」心態,指派他們擔當派貨人或管理貨倉。她說去年因販毒被捕者最年輕13歲,其中一宗發生在去年11月,一名報稱中一學生的13歲男童,在深水埗區遭截停搜查,警方在他身上搜到33包、共重11克可卡因。
另外,警方亦發現近年有人利用智能櫃交易毒品,將透過智能櫃追查販毒集團的倉庫。
有因情困吸食 脫髮牙肉萎縮
22歲的阿橙(化名)去年因感情問題情緒低落,有朋友向她免費提供大麻,她認為「反正都唔開心,試吓先又有乜所謂」。首次接觸大麻,她形容「好開心,好似乜嘢都放低晒」,自此每周吸食4至5次,一度持續約3個月。從事飲食業的她,吸食大麻後「暴瘦」15公斤,出現脫髮、牙肉萎縮、手震,「平日工作時揸刀揸鑊,一隻手做到的事情,現在卻要雙手協助」。
阿橙又稱,有家人因吸食可卡因欠債,自己在不知情下成為擔保人,結果屋企遭追債被淋紅油,令她開始怪責自己吸食大麻後成為最討厭的人。她開始覺得吸食大麻「好傻、好無意思」,「清醒後變得唔開心,好似返咗嚟地獄」,遂於年初戒吸大麻。她呼籲年輕人要為個人行為負責,不能認為「後生就係大晒」,「後生並非藉口」。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鄧偉光表示,每3個吸食大麻者,有一人上癮。他說部分精神科疾病較易在大麻吸食者身上找到,如大麻吸食者思覺失調發病率較普通人高2至4倍。他表示,目前沒有藥物協助戒大麻,只能透過心理和社交治療,但有三成人戒掉後會再重新吸食。
吸大麻者思覺失調發病率高4倍
香港遊樂場協會社工司徒錦燊表示,戒掉大麻需時可由數月至數年不等。他建議家長從「望、聞、問、切」4個方面,留意子女有否吸食或販賣大麻的危機。他說「望」指觀察子女平日與什麼人接觸,及追蹤什麼社交平台,亦要留意子女會否變得富有,舉例突然買新手機。「聞」是留意子女身上有否鼠尾草、燒焦豬油味。「問」指多與子女溝通,而非責罵;並須「切」身處地了解子女感受,有需要亦可尋找不同機構協助「切」入問題。
警方本月會以「打擊青少年販毒及大麻」為主題,推動宣傳及教育活動,包括製作微電影,訪問一名20歲在囚女子,講述15歲時因販賣20公斤可卡因,被判17年半監禁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