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財困 停還外債
疫情加劇經濟危機 外儲先買必需品
斯里蘭卡陷入自1948年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央行行長威拉辛哈昨(12日)表示,斯里蘭卡將暫停還所有外債,涉款510億美元(約3978億港元),因目前有限的約151億港元外匯儲備必須用於入口燃料等必需品。財政部強調,債務違約是緊急措施,是避免國家財政進一步惡化所採取的最後方法。該國下周將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商討貸款計劃,以避免硬性債務違約。
過去兩年新冠疫情重創斯里蘭卡經濟,旅遊業收入大減,加上大幅減稅及要償還巨債,令國庫空虛,外滙儲備下跌了七成,無力入口糧食、藥物及燃料等,導致必需品短缺,物價飈升。該國貨幣斯里蘭卡盧比過去一個月大幅貶值。民眾飽受斷電、百物騰貴及糧藥短缺之苦,3月底觸發大規模示威,要求總統戈塔巴雅(Gotabaya Rajapaksa)下台,抗議其處理經濟不力。
上周才接任央行行長的威拉辛格(P. Nandalal Weerasinghe)昨表示,國家已到了無法償還債務的時刻,「目前所能採取的最佳行動是債務重組,避免硬違約」。他說停還外債是暫時的做法,直至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及取得IMF貸款項目支持,「我們此刻必須聚焦國內必需品的進口,暫不去處理外債」。該國下周將與IMF就貸款計劃展開會談,尋求30億美元援助。
截至3月底,斯里蘭卡外匯儲備僅餘19.3億美元,今年預計到期的外債為40億美元,其中包括7月到期的10億美元國際主權債券。國際評級機構去年降低斯里蘭卡信用評級,使它無法從外國資本市場借貸以應對國內的食物和燃料需求。
斯里蘭卡曾向印度及中國尋求債務減免,但兩國反而提供更多信貸額度,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及日本各持有斯里蘭卡約10%的外債,印度的佔比不到5%。斯里蘭卡駐華大使科霍納(Palitha Kohona)周一表示,相信中國將提供2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他上周收到中國當局保證,正在推進有關貸款和信用額度的安排。(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