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快遞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英國成港人最頻繁遠郵地
移民潮下港人寄件到外國次數亦增。國際快遞平台「Spaceship」根據過往個人用戶消費模式,比較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及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的熱門香港寄件路線,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及台灣,其中英國成為過去一年最頻繁寄件的路線,寄件額佔比由首年23.5%按年升至41.5%。台灣的寄件額佔比亦由首年2.6%按年升至6.9%。
至於一向較多港人聚居的加拿大及澳洲,寄件額所佔比重及實際消費的寄件總額,兩年來大致相近;平台預計,因應澳洲近日公布放寬港人申請永久居留的門檻,未來香港寄件至澳洲的數量會上升。
平台不少用戶會重複寄件,以英國為例,今年每名用戶平均寄件2至4次。不論寄件目的地,七成用戶重複寄件時收件目的地均是同一地址。Spaceship首席營運總監及聯合創辦人黃錦熙(圖)稱,平台逾四成用戶為30至45歲,當中女性或母親佔較多,海外收件地址不少亦在學校區,他說當親友移居海外時,互相寄件是保持聯繫的其中一種方法。
節錄自〈快遞平台對比過去兩年港人寄件目的地 移民潮下寄件英國最頻 台增1.7倍〉,《明報》,2021.11.22
■知多
物流使貨物四處流通,本地寄物會由車輛運載到各區再由人手派送,國際速遞則會以空運、船運為主。唐玄宗為了寵妃楊貴妃,不惜勞師動眾,派人到嶺南一帶把荔枝速運到長安,可說是古代快遞的代表作。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依靠人力、畜力的郵驛制度,與現在最不同的是,古時多為傳遞公文和軍情,相比快遞更像郵差送信,不過只限官方使用。
//先生,你的信件到了/
周朝有行夫一職,為朝廷與諸侯國之間傳達信息,秉持荂u雖道有難不時,必到」的宗旨,即是「或許途中因有阻塞而未能按時到達,但「使命必達」。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有載:「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舊時公文傳遞有三個級別: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快,惟只能用於軍事。熙寧年間,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同古代插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必須迅速傳遞。木制金字牌,紅漆配黃金字,沈括形容「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有如掛了警號燈一樣,行人看見無不躲避讓路。
//漕運——偉大的航道/
中國物流最大建設,陸地上有絲綢之路,打通中國與西域地區的貨物交流,海上則有隋朝「大運河」。中國國土河流眾多,有長江、黃河、淮河、渭水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戰國時期魏國興修「鴻溝」等,起初開鑿運河的目的是運送軍備。在隋朝,文帝、煬帝以洛陽為中心開鑿「大運河」,主要運河有3條:廣通渠、通濟渠、永濟渠,另再加寬江南運河,貫通南北,發揮茩垠n的交通與水利功能。到唐代物流發展出有系統的傳遞通信體系,全國有多達1639所驛站,分為陸驛、水驛、水陸兼辦3種。史書上隋煬帝總被塑造為驕奢昏君,老是出遊逸樂,強徵幾百萬民工修築運河,但對中國漕運的貢獻卻無庸置疑。
文:何雋彥
圖:Evgeniia_Shelukhina@iStockphoto、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5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