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孝兩年5學生肺癆 兩屬抗藥 衛署證現群組毋須停課 專家促再篩檢
【明報專訊】本港今年在學校錄得經空氣傳播、一線藥物未能治療的耐多藥結核病,是至少近4年半以來首見,涉及的學校包括位於藍田的聖公會基孝中學,該校自2019年起,兩年內出現5宗肺結核病(俗稱肺癆),當中至少兩名學生屬耐多藥結核病。該校首4名患者於2019年均就讀中四,有同級學生憂慮受感染(見另稿)。衛生署確認該校出現群組感染,毋須停課。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說,按該校結核病呈報數字,發病率較全港高,憂慮已出現群組爆發,而耐多藥結核病治療難度較高,建議重新評估該校師生屬高、中、低風險,再做篩檢,否則抗藥菌一旦進入社區,後果非常嚴重。曾在衛生署工作的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擴至全校檢測未必符合成本效益。
校方:5人已返校 衛署沒告知屬群組爆發
聖公會基孝中學(下稱基孝中學)回覆本報查詢稱,2019年至今共有5名學生患上肺結核病,其中3人為「非開放性肺結核病」,即不具傳染性。校方稱,各患病學生已接受適切治療,獲准重返校園學習,處理上完全跟從並配合衛生署指示。被問到該校是否出現群組爆發,校方說衛生署從沒通知該5宗個案是群組爆發,亦沒告知任何一宗的源頭在校內。
衛署:9至10月篩查驗出第5宗 非同群組
衛生署回覆稱,今年上半年校園共出現4宗「個案組群」(見右表),共涉10人,基因分型測試仍在進行;基孝中學組群由4宗個案組成。署方於9月至10月安排該校師生作大規模篩查,找出最新一宗確診非傳染性結核病,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其他個案沒關連。署方又稱,由於各學生確診後已立即安排有效治療及放病假,學校毋須停課。至於該校是否出現群組爆發、涉多少宗耐多藥結核病、怎樣跟進各個案、按什麼原則篩檢、有否「漏檢」,署方沒有進一步回覆。
群組4人屬同屆 2019年現首個案
根據基孝中學的家長通告,2019年11月校內出現肺結核病(見右表)。據了解,首宗個案為耐多藥結核病、具傳染性,他是校內樂團成員,與隨後3宗個案為同屆學生。第二宗個案今年4月通報,涉一名中五學生,衛生署早前口頭回覆本報稱該宗是耐多藥結核病個案。第三宗今年7月通報,是一名中五學生,校方沒透露是否具傳染性。
中六生:8月咳血開學日確診 需服藥半年
該校第四宗確診的中六生L(化名)向本報稱,今年8月中開始咳出血塊,檢查半個月後,在9月1日開學日被診斷為具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但非耐多藥性,須每天到診所服藥,為期半年。
至於最新一宗,學校於本月8日通報家長,一名中二學生患上「非開放性肺結核病」、不具傳染性,經醫生診斷後,當時已出院和可以如常上課,會按療程繼續服藥。
專家:抗藥菌流入社區後果嚴重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稱,按本報提供的資料,由於該校首兩宗個案為耐多藥結核病,意味其流行病學關連性強,即使二人確診時間相距近一年半,但發病需時、有潛服期,仍有可能有傳染關係。他說該校結核病呈報數字較全港比率高,估計出現群組爆發,建議重新評估校內師生的風險;如已完成高風險群組篩檢,可進一步為其他群組檢測,甚或擴展至全校。他說,涉及耐藥性結核病不代表傳染性較高,但藥物選擇相對少,治療難度提高,「兩年時間足以令更多地方感染,如將病菌帶入社區,後果會非常嚴重,絕不能掉以輕心」。
校方稱有個案不具傳染性 梁子超:應稱「較低」
梁子超稱,即使全校檢測也「無用」。他解釋,部分人或未發病,如檢測時正值潛伏期,檢測結果或是假陰性;加上患者未必發病,形容全校檢測不符成本效益。他建議按確診個案傳染性來判斷檢測需要,一般應尋找「暴露風險」高的密切接觸者做檢測。對於校方稱個別個案不具傳染性,他說沒有不具傳染性的結核病,可稱為「傳染性較低」。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