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續返半日 宜與子女共商下午日程 社工籲家長調節下半晝「追落後」心態

[2021.09.01] 發表
荃灣商會學校暑假一連3天舉行小一適應班,讓新生與科任老師、同學見面。圖為老師做動作提示同學要定神專心。(學校提供)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去年9月定期舉行名為「幸福繪本館」的活動,由社工講兒童繪本故事。未來他們續於周三、周五舉行活動,供現場或網上參與。(機構提供)

【明報專訊】連續兩年在新冠疫情下展開新學年,由於大部分小學生未適齡接種疫苗,未來一段日子仍維持半日面授課堂。有社工稱,家長對開學的焦慮比子女更甚,壓力來源包括處理子女午後時間,舉例不少家長覺得子女疫情前下午3時半放學,故即使現在返半晝,亦會順應「扮演」老師角色叫子女溫習,當子女未達其要求,便引發親子衝突,「子女不是扭計,而係駁嘴」,建議父母及子女共同規劃下午日程,家長亦要調節自己心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經理、註冊社工吳健文一直支援疫情下的家長及學童適應,他說去年開學充滿未知,停課及復課交替下,家長感徬徨,「在職家長煩惱時間分配,家庭主婦又壓力爆煲」,今年不同的是,小學家長可預視未來子女以返半日學為主,心理上較安心,但仍要面對下午時間分配的問題。

勿只催谷學習 應兼顧娛樂

吳健文稱,普遍家長比較着緊子女學業及功課,將原先是返學的下午「定性」為學習時間,「當子女做學業以外的事,就睇唔過眼」。他說家長的期望落差,部分來自覺得要「追落後」,「(子女)原先返全日制,無了半日,不知怎算」,然而,全港小學家長都共同面對此處境。吳健文說先要減低家長憂慮,令他們不會把子女逼得太緊,之後可以訂立時間表,規劃下午日程,若子女達到要求,可讓他們到遊樂場、打機作「獎勵」,「家長都要明白子女比疫情前缺少了大量社交生活,要盡量讓他們減壓娛樂」。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去年9月起逢周三及周五辦「幸福繪本館」活動,家長及子女可上網或實體聽社工說故事及交流。而就近日開學,他們便以繪本切入,與幼童談開學適應、焦慮問題(見圖)。

有小學下午設功課情緒輔導

學校亦已就開學準備就緒,荃灣商會學校校長周劍豪稱,早前舉行3天的小一適應班,帶學生認識學校、寫手冊、上廁所,之後會配對師兄師姐,助小一生適應。他說疫情下特別提醒小一生小息時要保持社交距離,「隔開少少」,亦要帶額外口罩、帶搓手液回校。他說新學年續半日面授,與上學年不同,學校會更善用下午時間,10月起設常規化的功課、情緒輔導,並支援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恢復疫情前的活動次數,但改為網上舉行。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